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穩就業的重中之重。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搭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求職招聘對接通道,人社部于9月5日—11月11日開展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活動。
拓寬就業渠道
據了解,此次活動面向2022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2023屆高校畢業生和有招聘需求的各類用人單位開展。
同時,線下招聘活動突出專業化、精準化、小型化、行業性,重點發動企業進校園招聘。線上開設“行業、區域、人才”招聘專區,多頻次舉辦直播帶崗、視頻雙選會、企業云宣講等活動。在高校集中、畢業生數量多、就業壓力大的城市,以及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舉辦多場跨區域巡回招聘會,為當地高校畢業生上門送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同時,持續開展政策宣講、咨詢、就業指導等多元化就業服務。
實際上,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地多部門加力護航畢業生就業,千方百計拓展就業空間。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擴大企業就業規模的同時,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
前不久,人社部等三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鄉基層就業崗位發布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積極開發勞動社保、社區管理服務、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農業科技、社會救助、社會工作、中小企業服務等崗位。
此外,各地正在按照相關要求聚合資源、深挖潛力,多渠道、多領域歸集發布一批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層崗位。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這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也是順應地方發展所需,為基層增加公共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人才。
創造就業崗位
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今年國資國企招收高校畢業生人數要在去年基礎上有更大的增幅。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要進一步挖掘崗位潛力,把當前用人所需與超前儲備人才結合起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教育部組織開展萬企進校園活動,要求全國高校“一把手”帶頭訪企拓崗,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
在地方,湖南省國資委要求企業深入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帶頭吸納高校畢業生;江蘇建立民營企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歸集機制,挖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型制造業企業、互聯網企業、服務外包等民營企業崗位資源不少于20萬個。
不僅如此,近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組織575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發布約2200個職位和約16.4萬個崗位需求。
同時,政策性崗位招聘加速推進,今年“特崗計劃”招聘6.7萬人,“西部計劃”招聘2萬人,“三支一扶”計劃招聘3.4萬人。城鄉基層就業廣開門路,截至目前,全國共發布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數量8.2萬個,全部面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其中2.5萬個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
相關部門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中小微企業給予社保補貼、稅費減免、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同時,加快推進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落實。
據悉,湖北省今年公務員招錄計劃9545人,全省事業單位招聘計劃3.6萬人,“三支一扶”計劃招募2200人,三項合計人數超過4.77萬人,同比增加21.8%。
吉林省進一步擴大機關事業單位等招錄規模,計劃解決2萬余人就業,比去年增加10%。截至目前,5000余名公務員招錄已接近尾聲,事業單位招聘已發布1萬余個崗位,科研助理崗位、社工崗位也在持續招聘中。
廣東省今年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層項目等崗位28.3萬個,在2021年基礎上增加近4萬個。
上海市要求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在年度招聘計劃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業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定向招聘。
甘肅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甘肅省共開發各類崗位3.7萬余個,在8月底前完成招錄招聘工作。
打通供需渠道
為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升就業能力,人社部、教育部等10部門啟動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全年將募集不少于100萬個就業見習崗位。
加大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支持力度,“一人一策”提供不斷線幫扶服務。對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畢業生,免費提供一次職業指導、三次崗位推薦、一次職業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對有創業意愿的未就業畢業生,免費提供創業培訓、項目推介、咨詢輔導、跟蹤扶持等創業服務……湖南、江蘇等多地打出就業創業幫扶“組合拳”。
張瑩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服務高校畢業生的高頻事項,實施就業創業一件事“打包辦”,分類推出基層就業、企業吸納、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培訓見習等政策禮包,集中兌現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資金補貼等政策,確保高校畢業生能夠及時足額享受到政策紅利。
中央到地方促就業舉措提質加力,企業和高校努力打通供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畢業生穩定就業。不過,專家表示,短期內就業難與招聘難并存。對此,一方面要搭建大學生就業云平臺,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拓寬就業渠道,促進供需高效匹配;另一方面,為困難畢業生提供更精準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就業補貼等幫扶舉措。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保持持續恢復、企穩回升態勢,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帶動就業效應明顯,就業有望提質擴容。多地多部門深挖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也將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