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是中秋節,月餅是中秋節特色食物的絕對主角。某零售臺數據顯示,中秋節前半個月的月餅銷量同比上漲了24%,其中,地方特色的“老月餅”銷量同比上漲79%,五仁、蛋黃、豆沙、火腿、蓮蓉等口味銷量領先。除了傳統口味的月餅,年來各類文創月餅以及層出不窮的新口味月餅也受到市場特別是年輕人的熱捧。

月是故鄉明,餅是老味香。最一段時間,在位于江蘇省鎮江市的一家糕點廠車間內,70歲的糕點師李文第和其他工人師傅一起,一直在加班加點,忙著制作傳統的蘇式月餅。李師傅負責月餅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搟皮子。他告訴記者,這道工序看似簡單,其實很有講究。李文第說:“在哪塊很有講究呢?要把它搟成一層一層的。要搟多少層呢?要搟成三十六層。”

李師傅1971年就進入這家糕點廠,學搟皮子,這門手藝很需要力氣,所以得有好工具。李師傅現在用來搟皮子的是一個特制的實木搟面杖,從學徒開始,這根搟面杖就一直跟隨著他,原本里面木制的軸心,也已經換成了鐵的。“我這個搟面杖用了有五十年了,原來軸心是木頭的,后來斷了,就專門做了個鐵的。”李文第說。

除了酥皮,月餅餡兒的制作也延續了傳統。師傅們介紹說,廠里制作的月餅總體上采用的仍然是老配方,口味包括五仁、椒鹽、豆沙、火腿等。糕點廠生產負責人薛余鵬說:“五種仁為桃仁、松仁、瓜子仁、南瓜仁和杏仁,這是我們廠在鎮江的主打產品。五仁、椒鹽餡的月餅是我們鎮江人特別喜歡吃的,也是最暢銷的。”

據了解,今年該廠生產制作的傳統口味的蘇式月餅,最高峰一天能賣七千斤,已經高出往年同期銷量。

市民趙先生:在其它地方買不到,而且它是蘇式的,適合老鎮江人吃,所以我們都從很遠跑來買。

市民朱先生:我們是老鎮江人,在丹陽做生意,馬上中秋了,就想吃這么一口。

某零售臺發布的數據顯示,節前半個月,包括傳統的蘇式和廣式月餅在內的地方特色“老月餅”銷量同比上漲79%,傳統的五仁、蛋黃、豆沙、火腿、蓮蓉等口味銷量領先。

除了傳統造型和口味的月餅,幾年,多家博物館把文物元素融入月餅,推出了多款文創月餅。今年中秋,洛陽博物館以博物館代表文物元素作紋飾,推出了他們的首款文創月餅。洛陽博物館文創產業負責人李巖說:“此次文創月餅的設計結合了白玉杯、石辟邪、三彩黑釉馬、獸面紋銅方鼎4個洛陽博物館非常有代表的文物元素,分別對應了紫米香芋、白玉香柚、檸檬芝士這3種不同的口味,能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體驗文創產品背后的特色文化內涵。”

此外,甘肅省博物館月餅上有銅奔馬,三星堆博物館月餅融入了青銅大面具,國家博物館月餅則取材于《百花圖》卷,這些文創月餅用精美的視覺設計和背后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北京王女士:本身文創月餅賦予了月餅更多含義,我愿意去試一下,合眼緣的、有新意的就可以。

在今年的月餅大戰中,一些造型新穎、口味獨特的“跨界”“網紅”月餅也博得了不少眼球。日,山西的老醋月餅、廣西的螺螄粉月餅、安徽的臭鱖魚月餅等頻頻出現在各個社交臺的話題之中,吸引了不少“95后”和“00后”前去嘗鮮。

在山西太原一家月餅銷售門店里,老醋月餅成為銷售爆款。

消費者:因為里面加了醋,能解膩,覺得挺好吃的。

這種老醋月餅的餡料,有芝麻、葡萄干、果脯等,餡料和制作都保留了傳統晉式月餅的工藝。但老醋月餅的奧妙還在一個“醋”字,加入了手工八年8度的老陳醋,醋香濃郁。山西老陳醋集團東湖醋園車間主任李丁香說:“這里有輔料青紅絲、果脯、橘餅、花生米、玫瑰醬、芝麻、葡萄干,最主要的是手工八年8度老陳醋。”

據了解,在臨中秋期間,這里每天生產出的老醋月餅能達到4000個左右。

記者日也走訪了北京市的多家大型商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選擇了更加物美價廉的散裝月餅,低糖月餅、無糖月餅、冰皮月餅以及流心月餅的銷量比以往有了明顯增長。

北京某超市負責人:從100塊錢到300塊錢之間,幾乎都是這種價格。

有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月餅銷售將達到243.8億元,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引來了眾多企業入局,截止到7月份,中國月餅企業的注冊數量達40478家。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年來“天價”月餅現象易多發領域和環節,重點監管單價500元以上的盒裝月餅,重點監管使用珍稀食材和豪華包裝的盒裝月餅等。經過多方努力,目前新政策實施已取得階段成果。

萬勁松說:“今年月餅市場呈現出了‘價格更親民、包裝更簡約、口味更豐富’的新氣象。盒裝月餅200元以下的占比達到90%以上,已經成為消費的絕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