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拜登開啟了歐洲訪問,不論是求援也好,還是要求“步調一致”地施壓也罷,歐洲實質上淪為了美國國際戰略附庸。不過,眼見著局勢升級,拜登預料之中的情況,卻未出現。

從俄羅斯動手以來,在外界普遍看來,波蘭應該是一眾東歐國際阿里,最為緊張的一個。緊鄰著烏克蘭,不論是難民潮沖擊也好,還是北約徹底和俄羅斯掐起來也罷,波蘭都是北約里面,第一個“挨刀子”的倒霉蛋。按理來說,對于當前的局勢,波蘭理應是最希望緩和下來的一個。然而從最的情況卻發現,波蘭不光沒有嘗試著緩和局面,反而大有不嫌事大,想要親自參與的意思。這也太過詭異了。

波蘭媒體《超級快報》的消息顯示,波蘭軍方前高官陸軍司令“瓦爾德馬爾·斯克日普恰克”,公開向普京叫囂要求割地,歸還被俄羅斯占領的加里寧格勒。如果換一個普通人,這個喊話威脅,外界也不會關心。可說話人的身份,是波蘭軍方的“前陸軍司令”,一個在軍方內部關系網緊密,影響力巨大的人物,突然一副要“宣戰”的姿態,著實是把一點準備都沒有的北約,給嚇了一跳。

事實上,就不說波蘭怎么敢讓普京割地,光是俄羅斯真的給了,波蘭大概率也不敢要。要了可就真要命了。加里寧格勒,又名柯尼斯堡,在1945年,東普魯士戰役中,被蘇聯拿下,往早一點,還是歸屬德國。只是波蘭加入蘇聯時期,東普魯士的土地,劃了一部分給波蘭。在外界看來,波蘭這一拳打向普京的行為,明顯過于詭異。要地,也應該是德國要,關你波蘭什么事?如果今天波蘭以這個理由,找俄羅斯要了地,那明天德國同樣可以用相同的理由,把波蘭拆分了。再往后,大概率是舊事重演,德國和俄羅斯又把波蘭瓜分了。

不過,面對波蘭軍方的詭異行為,美國人卻發現有些不對勁。有美國方面的相關人士就懷疑,這明面上是沖著普京去的,但實際上卻是沖著拜登來的。莫斯科自成立以來,一直有著一個十分強烈的戰略焦慮,這導致了其戰略目的有一個詭異的特點,也就是“防御擴張”。既一直試圖在國境邊上,建立緩沖區,防止外界直接攻擊本土。可隨著影響力擴散,“緩沖區”變成了“國土”,然后又要開始在邊境建“緩沖區”,一直周而復始。

因此,波蘭這一次,挑釁普京,很大程度上,是擔憂俄羅斯這種“防御擴張”的本能。如果普京成功在烏克蘭建立了“緩沖區”,幾年之后,那么大概率下一個“緩沖區”就是波蘭自己了。尤其是在北約這些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下,波蘭與其慢死亡,不如趁著美國還有點實力,盡快挑起北約和俄羅斯的正面對抗,拉美國下水。在烏克蘭境內打,總好過在波蘭境內打。(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