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正在成為人們對于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主要討論方向。

元宇宙大潮的到來,讓互聯網產業開始思考變革,XR硬件拓展、元宇宙內容生態建設和AI的應用成為了這場變革討論方向。在這其中,基于AI所帶來的高效內容創作,已然成為建設元宇宙世界的共識。

當然,步入元宇宙世界的過程是漫長的,將搭載在新媒介形式上的新內容生態展現給用戶,或許是5年后的事情,那么在移動互聯網過渡到元宇宙的時期,以不咕剪輯為代表的AI應用和展現方式,正帶領著無數UP主加快走向元宇宙的。

視頻“快制作”之后,UP主們的需求正在延展

過去十年間,以4G和智能手機引領而來的移動互聯網,孕育了B站、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覆蓋不同種類和時長的內容臺,這也讓數以百萬計的內容創作者獲得了展現自己的機會。

“UP主”的由來,除了歸功于P/UGC為視頻創作者帶來的優質土壤和用戶對優質內容的認可以外,也離不開入門級剪輯軟件的崛起。

從早期的專業級視頻剪輯軟件,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初期出現的愛剪輯、剪映等產品,“快制作”是剪輯界主要的發展方向,所需算力更低、界面更扁、操作邏輯更簡單的剪輯軟件,為視頻臺拓展了許多入門級創作者。

可以說,這些工具的大范圍應用,讓無數普通人能夠創作屬于自己的視頻,但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創作者也逐漸希望能夠做出更加豐富的視頻內容,而擁有AI制作能力的不咕剪輯則成為了內容品質升級的絕佳選擇之一。

2021年11月18日,不咕剪輯線上產品發布會如期舉行,會上,不咕剪輯公布了V2版本中上線新功能,以及未來的產品發展方向,而這款產品也正在從技術、功能、生態等多方面,幫助越來越多的視頻創作者步入元宇宙大門。

以AI剪輯工具為基礎,降低內容創作門檻

不咕剪輯上線于2020年初,但早在2017年,團隊便開始嘗試將AI引入其中,以實現降低創作門檻、豐富視頻的效果。2022年初,不咕剪輯即將上線V2版本,也會加入更多電影級特效內容和2D轉3D技術。

那么說到底,AI要如何與視頻剪輯相結合?

“不咕剪輯背后的AI邏輯,是基于算法來將2D與3D世界打通,讓真人和虛擬世界的融合更強。”不咕剪輯創始人兼CEO蔡天懿表示,“這樣的思路在2017年還比較非主流,但我們團隊堅定認為,小公司做AI不能引用大數據的思路,一個原因在于我們想實現的場景很難有大數據支持,另一個在于視頻和特效制作在大數據AI上并不適用。”

舉個例子,作為早期布局AI產業的谷歌,曾于2012年公布了一套算法,動用了超過17000顆CPU(當時還沒有大規模量產的專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APU),通過識別超過1000萬張“貓”的圖片,來讓AI能夠“認識”貓。

當然,彼時的芯片算力和AI邏輯并沒有如今發達,卻使大數據AI的邏輯卻在之后的幾年中成為了一種行業共識。這一方向并非不對,但對于大眾級剪輯工具來說,不咕剪輯希望走另一條路:讓普通用戶在低學成本、低時間成本情況下,做出接于影視特效級別的視頻。

而這也意味著,不咕剪輯需要在技術上攻克更多難關,第一道難關便是人物摳像。蔡天懿表示,團隊在成立初期面向C端推出過P圖軟件“馬卡龍玩圖”,這款產品中大量應用了基于AI算法的摳像功能,而這也是過去五年間團隊一直在不斷打磨的技術。

如今,不咕剪輯也實現了“發絲級”AI摳像,且在PC端、移動端的絕大部分硬件臺上,能夠做到在幾秒內完成智能摳像,這讓不咕剪輯能夠有效降低創作門檻。

經過長期的技術迭代,不咕剪輯為創作者帶來了媲美影視級特效的AI虛擬場景功能,包括CGI級別的2D轉3D特效,以及摳像后的真實與虛擬場景的擬真合成。

如何理解CGI級別的2D轉3D?假如一位視頻創作者拍攝了自家的電視機,希望將新的內容素材放在電視機上,以前的方法是將貼圖直接“粘”在上面,這樣渲染出的貼圖會懸浮在電視屏幕表面之上,失真感嚴重。

而不咕剪輯的邏輯是,通過AI識別圖像中的物體表面,并根據物體分類進行3D還原。此時再依照3D版背景,將貼圖還原在上面,會使得視效擬真度倍增。值得一提的是,不咕剪輯支持對視頻中動態表面進行實時的動態追蹤和曲面追蹤,讓創作者不必再逐幀進行素材調整。

實機操作曲面跟蹤特效

這樣的功能實現,讓創作者能夠使用不咕剪輯創造出更加科幻并具備AR、3D特效屬的視頻內容,且仍然不需要較高的學門檻——而這也與當下元宇宙產業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在元宇宙概念中,UGC共創以及接真實視覺體感的虛擬世界建設,已經成為行業發展共識。當然,現階段的內容媒介依然以PC、電視、手機等面媒介為主,但隨著AR/VR生態的不斷發展,未來新媒介的生態中需要更多3D內容,不咕剪輯的技術與功能實現,有機會在XR生態中大展拳腳。

事實上,不咕剪輯這款產品從設計階段,便是希望能夠服務于更多普通用戶。“我們希望不咕剪輯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更多創意家擁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蔡天懿說道。

不斷逼“元宇宙”

更普世的創作方式,讓不咕剪輯從內容、生態等角度,開始不斷逼未來元宇宙。蔡天懿表示,研發團隊正持續在AI技術,素材庫,UP主生態三方面布局,幫助普通人進入元宇宙大門。

首先,生態建設方面,不咕剪輯希望通過臺形式,為腰部創作者帶來更好的商業機會。臺是土壤,創作者是核心,有了優秀創作者持續輸出內容且能因此獲得穩定的收益,才能讓雙方更好的生存。

而不咕剪輯建立的生態,將會鏈接更多創作者和IP品牌方,在優質內容共創的基礎上,幫助更多B站中腰部KOC UP主獲得商業合作機會,在使用不咕剪輯降低創作成本的同時增加收入。

據統計,截至目前,使用不咕剪輯進行內容創作的UP主,單月累計已在B站上創造了超過1億的播放量,同時這些UP主因此間接實現了年漲粉5000萬。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不咕剪輯用戶生態的不斷壯大,不僅能夠幫助更多創作者獲益,還能幫助品牌方擁有更多合作選項,降低投放門檻。

其次,在技術方面,不咕剪輯將會繼續投入時間和精力,完善AI和操作細節的體驗,并持續優化3D資產在編輯器中的順滑度,降低資源占用;后期將加入智能追蹤(3D追蹤)、(智能打光)等功能。

最后,在聲音素材方面,與傳統TTS有所不同,不咕剪輯已經采用AI語音技術,并引入了眾多知名IP的聲音版權,讓創作者可以隨時選取想要的聲音素材;視覺素材方面,不咕剪輯正在建設包含3D模型、道具等內容在內的素材庫,供用戶選用。

在不咕剪輯150多人的團隊中,有超過一半的技術產品研發人員,剩下的幾乎都是創作者,這樣的人員構成也表達了團隊希望與創作者站在一起的決心。“產品上線以來,有超過300位UP主來公司提建議或交流感想,我們認為剪輯工具、臺、創作者,三方是不可分離的,只有共同朝著目標努力,才能更快取得成功。”蔡天懿說道。

在蔡天懿看來,基于元宇宙的理念,數字內容分為“眼鏡前”和“眼鏡后”兩個階段。今天的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網成熟期,也是“眼鏡前”的后期,而在即將進入的過渡階段里,不斷通過技術拓展來幫助更多人小步走向元宇宙,是不咕剪輯所承載的使命。

之于不咕剪輯和蔡天懿所創辦的Versa來說,技術和產品的路線不僅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團隊也在過去幾年中獲得了騰訊、紅杉、真格等知名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大廠的投資,并與B站建立了不止于投融資關系的合作。與此同時,Versa正在與多家機構接洽C輪事宜。

未來,不咕剪輯這款產品也將在人們探索數字化虛擬新世界的過程中,為人們帶來更多價值與驚喜。這款產品也將在人們探索數字化虛擬新世界的過程中,為用戶帶來更多價值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