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何婧、馬曉葉)“現在,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非常重要了,所以,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就會更強烈。現在流行的新中式風格主要源于大家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在北京繽采心尚設計服務有限公司里,記者看到了公司創始人楊俊輝的一面榮譽墻,各種獎杯和證書擺得滿滿當當。
臺胞楊俊輝
楊俊輝,是一位畢業于臺灣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的高才生。1993年,他跟隨老師到北京工作。當時,他根本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娶一位北京姑娘為妻。現在,他們夫妻二人生養了兩個可愛的孩子,楊俊輝也在北京落地生根,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楊俊輝說,“我在京近30年,很幸運見證了大陸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變遷,見證了大陸蓬勃發展的歷程。我剛來北京那會兒,大概只有酒店或銀行才會重視室內設計,到后來的洗浴中心及辦公空間,再到現在的餐飲場所及私人別墅,室內設計一路發展,從只有公共空間到跟每個人息息相關。大陸幅員遼闊,人口數量是臺灣人口數量的60多倍,市場需求十分旺盛。我們(空間設計行業的)未來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
臺胞郭弘揚
來自臺北的郭弘揚從事投資行業很多年了。他在中國臺北工作過,又出國到了美國發展,后來回到中國的上海,一路追逐事業的夢想。2016年,郭弘揚到四川成都參與項目投資,立即被這座閑適且充滿活力的中國西部城市吸引了。考慮到有很多臺灣同胞都在大陸發展,而且有投資需求,于是,郭弘揚決定留在成都創辦孵化器。說起大陸的巨大變化,他充滿了感慨:“兩岸共同走過了無數的艱難歲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發展到如今這百年盛世,國家富強,人民安康。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都應該更加珍惜當下。”談到正在北京召開的兩會,郭弘揚說,雖然我現在人在臺北,但也時刻關注著兩會,(因為)這是事關我們全體中國人、全中國未來的大事。看到國家的發展,看到透過兩會凝聚共識,串聯起我們的過去和未來、連接起黨心與民意,(我)對未來更充滿了信心。
臺胞林承鐸
1998年,從臺南到北京求學的林承鐸,現在在中國人民大學從事教育工作。他對記者說,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倒閉之后,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當時,西方世界都在看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中國模式”。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情況下,“中國模式”有它獨特的競爭力、效率和適應性。我認為,往更深層次分析,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背后的支撐力量就是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林承鐸說,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的這十多年時間,經歷了中國某部法典的立法全過程。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我看到學者們可以暢所欲言、激烈爭辯,相關部門詳細記錄下每位學者的發言內容并加以整理,成為了重要的參考材料。此外,在立法過程中,相關部門還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建議。這樣,在這部法律實施之后,社會的接受程度就很高。林承鐸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體現了全過程的人民民主,這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這么多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始終能夠長期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與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密不可分。
臺胞謝建鋐
在大陸求學已三年的暨南大學臺生謝建鋐對大陸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同樣深有感觸。他說,今年兩會提出了一組數據,就是2021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1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全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這讓我體會很深。他說,來大陸學習三年來,我親眼看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金融城、創新城的規劃一個個落地并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配套的人才引進與創新創業政策也如雨后春筍般出臺,我直觀的感覺是大陸整體經濟發展都在持續走升。謝建鋐還說,今年6月,我即將畢業,就要從校園走向職場了。我計劃到上海入職,對此,我心里充滿了期待、慶幸與感激。期待的是我即將走向中國經濟重倉的長三角地區就業,步入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地區;慶幸的是我研究生階段選擇來到了大陸求學,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閱歷,深化了對大陸的認知;我更感激大陸給了我一展才干的機會!我要說,“在陸生活打拼”真的成為我們臺灣青年走到臺灣之外的優質選項。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我們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我們相信,祖國經濟發展給兩岸同胞創造了共同進步發展的新機遇,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定能共創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未來中國的前景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