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薛迎輝宋敏

“感謝您為老母親義務理發,您的服務激勵了病人和家屬,您的微笑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新時代的活雷鋒,殘疾人的貼心人。”……

3月1日,當記者慕名來到張學滿美發總店時,只覺得它是頂山市新華區啟蒙路上一間不能再普通的門店。門頭和玻璃門上貼著“軍人和環衛工人免費理發”字樣。終于見到張學滿,發現她竟是眼前這個身材不高、挽著長發、總是愛笑的中年女人。

張學滿和她的姐妹們義務為老人們理發。河南日報記者 薛迎輝 宋敏 攝

“我就是個普通人,只是用自己的理發手藝去幫助了一些人。”張學滿輕描淡寫地說。

“你還叫普通,都給我免費理發15年了。”50多歲的低保戶程莉莉告訴記者,張學滿的熱情接納,讓像她這樣的殘疾人感到無比溫暖。

不僅為殘疾人免費理發,張學滿還對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上門服務。“去年年初,社區一位85歲的老太太身患癌癥,由于行動不便,學滿不僅上門理發,還隔三差五去看望她,直到老人去世。”新華區曙光街道辦事處沿西社區婦聯負責人張慧莉說。

談及義剪的初衷,張學滿說與自己的家庭出身有關。她出生于1969年,是湖北荊州松滋市人,因為兄弟姐妹多,家里生活比較艱難。由于大姐的緣故,她1985年來到頂山打拼,跟著大姐學理發,1994年她開了自己的理發店,也安家在頂山。

正如張學滿常常念叨的,“美好的生活只能靠勞動去創造”,這種勞動本色一直在她的身上保持著。

最令張慧莉佩服的是,張學滿還常年免費去醫院為病人理發。那是1998年3月,一位頭發很長的老顧客走進店里。“咋這么久不見你了?”張學滿詢問后得知,他3個月前出車禍,即使出數倍的高價請理發師,也很少有人愿意去病房,只能出院了再來理發。

“那里需要理發的人很多。”這突如其來的信息使張學滿怦然心動,她決定要去幫助這些身患疾病的人。“他們住院已經承受了很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理發對我就是舉手之勞。”她說。

每天早上六七點出門,8點從醫院趕回店里;或是病人急需理發時,一個電話隨叫隨到。從此,無論刮風下雨,在頂山各大醫院,總會不時碰到這個免費為病人理發的理發師。24年來,張學滿已累計為病人、礦工、軍人、環衛工人等免費理發7.5萬余人次。

除了理發,熱心公益的張學滿不斷拓展“幫忙”范圍。去年5月,寶豐縣張八橋鎮的王志涵和媽媽因為重度燒傷住進醫院。張學滿不僅通過市長熱線、朋友圈等籌集資金,還捐出了自己的5.3萬元。

對別人慷慨解囊,張學滿對自己卻很吝嗇。兒子出國留學辦下貸款后,她7年時間內幾乎很少為自己買新衣服和鞋子。也是這種無私奉獻和堅守,她的“學滿日記”寫滿了病人和家屬的稱贊。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人在困難的時候,有人幫一把,就能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也會激勵他們再去幫助別人。”張學滿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對“學雷鋒做好事”的不滿足,成就了她的滿滿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