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數字健康行業有了回暖之勢,各頭部企業動作頻頻。有媒體報道稱,專注數字醫療的微醫于日在內部公開發布“區域數字健共體合伙人招募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面向全國招募區域數字健共體合作伙伴。這意味著,微醫將對外開放健共體在拓展、建設以及基礎運營等環節的核心標準化能力,或將此前的“直營”模式轉變為“聯合經營”模式。

此舉被認為是繼去年底完成組織架構升級后,微醫在業務側戰略上的同步跟進。媒體報道稱,此前微醫整合旗下各個業務單元與能力模塊和區域業務,組建了以“醫、藥、保、數”為核心能力的四個業務基地。

不難看出,這一組織架構上的調整,目的在于對核心標準化能力的固化、聚焦和提效,也為“計劃”的推出進行了組織上的鋪墊。業內人士指出,從“直營”到“聯營”的轉變,也反映出微醫在借力本地化優勢資源,加速健共體模式拓展和向“輕資產”運營模式轉變的考量。“標準化”“本地化”和“輕資產”,或是微醫此輪戰略與組織升級背后的關鍵詞。

核心能力“標準化”

在此之前,微醫一直通過自拓、自建、自營的方式大力推進數字健共體在全國各省市的落地。

早在2017年,微醫就在河南以郟縣作為試點,依托互聯網醫院臺,助力當地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智能分級診療體系。

2019年,微醫在山東泰安依托互聯網醫院打造慢病健共體,成為了首個城市醫保部門直接購買的數字慢病管理服務,隨后山東推動在全省16地市陸續落地。

2020年初,由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協同全市267家基層醫療機構形成的“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啟動運營,在當地構建管理統一、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服務同質的健康維護體系。

同年,以微醫為主要發起方和運營方的山東省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臺上線,構建“互聯網+醫保+醫療+醫藥”綜合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并率先在濟南開展醫保支付改革、醫保智能監管、醫保便民惠民等嘗試和探索。

從基層到地市,從省會城市到直轄市,落地健共體的難度極高,形成所需的標準化能力也極難一蹴而就。而此次“計劃”的推出,意味著其在健共體的拓展、建設和運營層面已經有了標準路徑,同時在支付與供應側的核心能力也已實現了標準化。

落地運營“本地化”

微醫創始人廖杰遠曾表示,數字醫療的價值在于,不僅能夠把醫療服務能力“送”到基層;還要在總額打包付費、醫聯體作為醫改主路徑的背景下,成為醫聯體建設的驅動力,助力實現“以健康為中心”的目標。

結合微醫在數字健共體上的探索路徑可以看出,其落地不僅要有醫、藥、保以及數字化的能力支撐,還要以醫保統籌區為單位,與醫療機構充分聯動,因地制宜開展建設運營。

這就需要依托本地化資源支撐其拓展和基礎運營,這一點從微醫發布的“計劃”亦可看出,“計劃”中明確提出,合伙人要“在所在區域擁有豐富的政府公共服務項目資源和運營經驗”。

本地化招募合伙人則能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加速其在更多區域拓展落地并更為高效地開展建設運營。

從另一個角度看,該“計劃”也將使得微醫核心標準化能力所形成的勢能加速向落地健共體的動能轉化。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微醫擁有互聯網醫院的數量已超過了30家,其中18家打通了醫保支付。作為開展數字醫療服務的必要基礎設施,互聯網醫院的數量與質量,顯然反映了微醫年來在標準化能力上的沉淀,遠超健共體落地的速度。

顯然,微醫想要進一步擴展市場,單純通過“自建”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滿足預期。創新的“合伙制”或能更多激發外力參與,為其勢能向動能的轉化提供相應的機制,加速數字健共體在各省市的高效落地。

重賦能,“輕資產”

“計劃”透露,對于滿足條件的合伙人,微醫將充分開放數字健共體標桿案例打造出的核心標準化能力,支持合伙人設計落地本地特色的數字健共體模式;同時按需開放品牌、企業公共服務及經營管理能力,助力合伙人進一步降低拓展成本,提升科學經營管理水

從賦能的角度看,在“保”的方面,微醫現有18家互聯網醫院打通醫保支付,并在多地實現醫保總額管理和按病種/人頭付費,以及探索醫保商保一體化產品、以及防癌險等商業健康險;在“醫”的方面,微醫擁有超過30家互聯網醫院,在多地的區域互聯網醫院的營收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大型三級醫院規模;在“藥”方面,微醫擁有服務三明醫改的海西醫藥交易中心等臺,并與醫療服務的供給側、支付側聯動形成藥品供應體系;同時微醫在數字化能力上形成了包括互聯網醫院建設、醫保智能監控、數字慢病管理系統以及智能終端等軟硬一體的數字化產品體系。

對合伙人來說,除了獲得標準化能力之外,也將獲得在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解決了落地健共體過程中“有資源沒經驗”的問題。對于微醫來說,則能夠將重心放在核心標準化能力的打造上,避免了過重的資產投入,最終實現雙贏。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微醫銷售及營銷支出與一般行政開支分別占收入的26.6%和49.4%。采用“輕資產”模式的“合伙制”在提升擴張效率的同時,無疑也將解決擴張資金壓力,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降低因市場拓展帶來的賬面虧損、優化財務報表。這對于處在沖刺上市期的微醫而言也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微醫這一輪戰略和組織升級調整,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國內最大的數字醫療臺,微醫在這個時點上,不僅需要業務本身上的持續深耕,也需要在組織設計和經營模式上打開新的局面,這也將為行業的突圍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