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4月的破發潮后,進入5月,新股發行市盈率有所回落。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18日,月內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26.11倍,明顯低于4月水平。隨著新股發行市盈率的下降以及市場轉暖,本月至今上市的7只新股首日全部收漲,平均漲幅近六成。 根據同花順統計,扣除虧損新股,5月以來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26.11倍,其中必易微、大禹生物、陽光乳業三只新股發行市盈率均低于20倍。數據顯示,4月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62.51倍,這與經緯恒潤、賽微微電等6只新股發行市盈率超百倍拉高平均水平有關。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8日,5月已發行的新股屬于創業板、科創板、主板及北交所新股的分別有5只、3只、2只、3只。除科創板新股云從科技由于虧損發行市盈率不適用外,其余新股對應的市盈率均低于行業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新股發行市盈率下行趨勢明顯。
如周二啟動發行的菲菱科思發行后市盈率為24.07倍,而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31.13倍。同日發行的必易微發行后市盈率為16.24倍,而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41.66倍。
上個月,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制新股上市表現不佳,多只新股上市首日大幅破發,令投資者損失慘重。
根據開源證券統計,4月上市的17只破發新股中有14只發行價格在30元以上,平均發行價格58元;從發行市盈率看,破發新股除軍信股份外發行PE均在30倍以上,平均發行PE達92倍。4月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平均上市首日漲幅進一步下降至-10.94%、21.06%,注冊制板塊打新收益首次告負。
隨著近期發行市盈率的下降,5月至今上市的7只新股首日全部上漲,無一破發。其中漲幅超過50%的有3家,北交所新股科創新材首日漲幅最大,收盤暴漲142%,而本周三上市的中科江南收漲58.34%,大禹生物上漲16.7%。
對此,開源證券中小盤分析師任浪分析稱,“新股市場在經歷了近期大批量的破發后,在市場自我調節的作用下,新股發行市盈率相比行業市盈率的溢價率逐漸回落,表明網下報價正逐漸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