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精準數據,請點擊中指數據CREIS申請試用

據《華夏時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3日,今年內已有碧桂園、新城控股、旭輝控股、雅居樂等在內的十余家房企主動回購債券、票據等。

而業內認為,房企陸續的回購舉措,是房企向市場告知自身狀況逐漸好轉以及其在為避免造成違約而不斷努力著,不排除將對美元債市場的信心起到一定的提振效果。

房企扎堆回購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獲悉,房企的回購熱在2月底便釋放出了信號。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初以來,房企回購美元債金額已達12.8億元。14家房企進行股份回購,回購金額2.03億元。

僅2月28日當天,中駿集團、雅居樂、寶龍地產等多家房企發布回購票據或境外債券的相關公告。其中,中駿集團在相關公告中寫道,已向2022年美元債券受托人匯出未償還本金及截至到期日應計利息的資金,以在到期日進行償還。該2022年美元債券為2022年3月10日到期,發行本金總額5億美元的5.875%的優先票據。據悉,中駿集團2月內已多次購回并注銷了一定金額的2022年票據。

時間來到3月,在房企回購境外債券、票據的同時,其管理層也陸續在二級市場購買相關債券。

3月19日,新城控股公告稱,部分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新城控股發行的公司債券,購買總規模不超過2000萬元,購買時間為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6月20日。

3月21日,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旭輝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將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購買總規模不超過3000萬元,購買范圍為市場報價較估值偏離較大的公司債券。

旭輝集團CFO楊欣此前也公開表示,“現在市場最缺的就是信心,我們非常支持和擁護監管部門為樹立市場信心所做的努力。”

地產信心提振

實際上,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企美元債兌付違約頻出。據相關報道顯示,2021年,中資美元債違約金額合計274.3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63%,涉及違約債券63只,首次違約主體14家。其中,房地產企業占據了中資美元債違約的絕大部分,2021年房企違約金額244.78億美元,占比90%;涉及違約債券55只,占比87%。

行業內頻發的債務違約和資金流緊張,也讓房企境外發債的熱情明顯受到了打壓。貝殼研究院統計顯示,2022年1-2月房企境內外發債856億元,同比下降59%,降幅較2022年首月收窄11%,其中境外債券規模占比22%,同比下降25%。

不過,進入3月份,伴隨多地放開限購、加速貸款發放、增加房企融資渠道等政策出臺,房地產行業逐步回暖。而后在3月16日金融委會議指出“關于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當天,房地產股和房地產美元債更是出現了明顯上漲。

相關報道顯示,3月16日當天,融信中國、新城控股(601155)、新城發展旗下美元債大漲,其中新城控股2023年8月到期美元債勢創2021年11月12日以來最大漲幅,該公司6.8%債券每1美元漲3.3美分,至39.7美分。新城發展2023年4月到期美元債勢創2021年11月12日以來最大漲幅,該公司6.15%債券每1美元漲4.1美分,至44.5美分。

地產股方面更是多次上演漲停潮,?截至3月24日,地產板塊在連續3日漲停潮后多股漲勢依舊,盡管部分高位股有所回落,但3月24日天保基建、陽光城、信達地產、陽光股份、市北高新等仍漲停。展望后市,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看好地產及相關產業鏈的行情,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3-4月是繼續超配地產藍籌的重要時間。

不僅如此,《華夏時報》記者也獲悉,近日卓越商管宣布成功發行1億美元優先票據,債券期限3年,發行利率為2.91%,成為2022年首家實現美元債融資的民營房企。

興業研究宏觀微信公眾號在近日發布的利率市場周報中表示,金融委會議的表態對于市場而言,提振信心的作用明顯,對于房地產高收益債市場而言,如同曙光初現。

美元債市場有望回暖

針對房企回購債券,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對《華夏時報》等多家媒體表示,房企回購美元債,將減少行業債務違約發生,改善海外投資者信心。多家企業提前回購美元債,避免發生信用危機風險。也會減輕海外投資者較重的避險情緒,有利于海外債融資回穩回暖。

不過,興業證券在前述周報中也提到,結合以往房地產周期中地產美元債的表現,后續依舊需要關注地產債集中到期月份的兌付情況。興業證券認為,2022年3-4月、6-7月是房地產美元債的到期高峰,也是房企境內外債券合計到期的高峰,需關注屆時的兌付情況。

3月21日早間,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生控股”,2599.HK)就出現了美元債利息違約的情況。祥生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旗下于2023年到期美元票據1200萬美元利息已于2022年2月18日到期應付,但公司未于屆滿前支付利息,出現了美元債利息違約的情況。

對此,祥生控股集團方面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對其流動性、業務整體經營和經營環境進行評估,積極實施有效的流動性解決措施。同時也在積極與債券持有人進行對話,以尋求并實施多種方式解決當前流動性問題,努力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當前公司經營均在正常運作中,(公司)并(會)采取多元舉措,積極調動企業主動性與運營效率,努力化解公司所面臨的短期壓力。”對于后續進展,祥生控股表示也將就任何資本結構解決方案的進展或重大業務發展作進一步公告。

值得關注的是,祥生控股并非是首個美元債違約的房企,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房企3月到期的海外債已有177.8億元按期兌付,占當月到期總額的47.4%;正在申請或已成功實行交換要約的共有72.5億元,占比19.3%;主動回購金額為5.3億元,占比1.4%;違約或進入債務重組階段的共31.6億元,占比8.4%。海外債務整體情況仍需關注。

業內人士分析道,近期全國范圍內疫情反復,對企業產品銷售端增加一定的阻力,加之房企臨到期的債務量,有可能將加劇市場對企業償債能力的擔憂情緒,存在違約現象增加的可能,但國家及地方政策不斷向房地產市場“示好”,而且企業也在為避免發生債務違約持續發力,預計或能將房企違約名單的擴大之勢降到最小。

此外,業內人士也特別提醒道,房企面對償債高峰的到來還是應從多方面積極應對。“其一,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同時也可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將現有項目的盈利能力擴大;其二,將投資、開發、回報戰線較長的項目進行適當出售,也不乏是補給資金流的方式之一;其三,積極尋求戰略合作伙伴或者融資渠道,通過外部資金注入的助力,以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關榮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