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十三屆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
天津展區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工作。
天津北方網訊:從設計圖、效果圖到通過一磚一瓦變成現實,從線上云看展到準備就緒,第十三屆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今日揭開面紗,敞開懷抱喜迎四方賓朋。昨天下午,記者走進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提前探營。
本屆旅博會是新冠疫情發生后首次線下舉辦,首次實現31個省區市和港澳地區全員參展,辦會地點首次移師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會面積首次突破10萬平方米,達到12萬平方米。眾參展方均使出渾身解數,在展臺設計、特色展陳、互動體驗方面用盡巧思。
緊鄰主會場的國家博物館展區布置頗費心思,外方內圓的形式以館藏玉琮為設計靈感,格外吸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電子長屏,滾動展示館藏《乾隆南巡圖》第六卷《駐蹕姑蘇》的電子畫卷,展臺上精雕細琢的玉兔銜芝香磚、靠著古代技藝平衡裝置保持香丸不倒的香囊……各種宜古宜今精巧實用的文創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我們帶來了這兩年比較受歡迎的200余款文創新品,品類非常多,比如,以海晏河清尊為原型創作的海晏河清系列、以唐代實物為原形制作的花鳥玲瓏香囊系列、以《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為原形制作的元宵行樂系列。”國家博物館經營開發部副主任朱曉云介紹,“我們還帶來了不少參與度很強的DIY產品,比如,可涂鴉可水洗的玩偶和小包,可自選印制的T恤,希望采用這種‘讓文物活起來’的形態,讓更多人了解文物、愛上博物館。”
進入綠色草坪區域,一眼可知所在之處是旅游裝備展區。參觀者可以漫步于自然之間,沉浸式體驗太空艙、星空房、木屋、帳篷、無人機、露營穿戴、小火車、代步車等旅游裝備的使用場景,該展區的內容覆蓋了旅游裝備的各個領域,為上下游產業鏈采購商提供了多樣的選擇,也為觀眾提供了前沿的沉浸式旅游體驗。“太空艙的優勢是隔音、隔熱、保溫、環保,市民和游客可以現場體驗。”綠川太空艙銷售部經理賀明志介紹。
“在文旅項目方面,比如在曹禺劇院、范竹齋故居的沉浸式演出和重點劇目介紹,以及承接的全國一些品牌化大型舞美項目,我們把這些項目都布置在展區的吊頂、大屏上,呈現出濃郁的氛圍感,在旅博會上與大家分享。”在旅游目的地展區,北方演藝集團天津演藝網副總經理楊蕾向記者介紹。這里,天津16個區和市國資委所屬的12家文旅企業均設置有獨立的展區,集中展示天津文旅特色和最新發展成果。其中,天津城投集團以津灣廣場、摩天輪等文旅資源為基礎,點線成串;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暢游航母,大美泰達”為主題參展,運用裸眼3D視頻重現航母編隊波瀾壯闊的視覺體驗。
“大老遠就聞見味兒啦,真香!”17時,旅游文創展區專門設置的天津早點展區還在緊張地布展,老樣式的方桌長凳已經擺好,耳朵眼、大福來、起士林、美玲拉面、致美齋……知名店鋪分區一字排開,油條、回頭、煎餅果子、鍋巴菜……菜牌已掛好,吃食還沒上架,看著已然令人垂涎。期待的氛圍一下拉滿,每位參展商都摩拳擦掌,只待大幕開啟,翹首迎接八方來客。(津云新聞編輯靳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