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面對百年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六穩”“六保”工作變得尤為重要。這其中,新型實體企業正成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漸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日舉辦的“新型實體企業助力‘六穩’‘六保’工作”線上座談會上,與會專家積極建言獻策:“要立足新發展格局,不斷壯大新型實體企業的規模,激發這些企業的潛能,打響‘六穩’‘六保’助攻戰,助推經濟穩增長”。

實體和數字雙重屬顯效

“新型實體企業直接承擔生產流通的任務,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是促進社會穩定運行、推動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創新發展的關鍵抓手。”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在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應著力發揮新型實體企業作用來促進經濟穩增長。

趙萍認為,新型實體企業兼具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屬,能夠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的優勢,在實際運行當中對“六穩”“六保”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聯盟秘書長張健也認為,新型實體企業對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力。他表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大致經歷了三次轉型,當前正處于第三次轉型。在本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演變的推動下,以新型實體企業為代表的部分企業以數字技術引領帶動企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升級,催生了新業態、新企業,新型實體企業在中間快速的成長,開辟出了新的競爭賽道。

具體來看,一方面,新型實體企業本身在快速壯大;另一方面,新型實體企業在產業布局過程中,融入數字技術,提升了在全球價值鏈上的綜合競爭力,推動傳統業務的創新變革,構建起了在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模式,也開辟起了新的價值和發展空間。

在互聯網領域,新興實體企業的作用更加明顯。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首席電子商務專家李鳴濤表示,新型實體企業要立足于市場需求,從應用創新、場景創新等方面,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疊加,或實體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的大需求空間中去做文章。“這些方面是我國互聯網生態的增值空間,也是市場未來創新的重要方向。”李鳴濤說。

優供給擴需求實現新發展

新型實體企業作為新形勢、新階段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等方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研討會上發布的《新型實體企業助力六穩六保工作研究》(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嚴峻、不確定上升,新型實體企業如何在疫情干擾下維持自身穩定發展,增強“以實助實”能力,穩住行業生態的基本盤,實現穩增長,是新型實體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促進新型實體企業在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報告提出了四方面建議。一是立足新發展格局,壯大新型實體企業規模,引領新型實體企業發展方向;二是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完善現代化商貿流通網絡,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三是加快壯大科技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隊伍;四是加快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從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探索重點領域數據產品的開發與規范使用、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優化支持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監管方式四個方面發力。

新型實體經濟企業今后將如何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前所長任興洲認為,新型實體企業要從四個方面來不斷提升自己。一是優供給。新型實體企業要不斷優化自身在生產制造、商品流通、現代服務這些領域里的專業能力和重要作用。另外還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通過更細致的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按需定制,優化供給、精準供給。二是擴需求。當前社會需求收縮明顯,新型實體企業要充分了解和直達消費者的需求,創新新型的模式和新業態,優化消費場景。三是穩預期。新型實體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扎實的行動來穩預期,通過保供和穩價來穩預期,通過穩就業來穩預期。

身為新型實體企業代表,京東也在努力探索。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介紹,京東在落實“六穩”“六保”過程中有一條明確的主線,就是社會化數字供應鏈,這條供應鏈既充分發揮了新型實體企業的價值,同時又有大量的數字技術,實現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據劉暉介紹,京東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發揮自身作用。首先在鄉村振興層面,為大量的新農人和鄉村的龍頭企業鋪就增長的基石;其次,對于大中型的企業來說,進行產業的升級,打造產業的數字化引擎。如通過京東工業、京東云,幫助大型企業打造數字化的大腦,幫助行業伙伴實現數字化的轉型;第三,在中小企業方面,希望通過新型實體企業的技術、資源、基礎設施,給它們注入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