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施普皓

近日,印度財政部宣布對洋蔥征收40%的出口稅,旨在遏制洋蔥價格上漲并改善國內市場供應。今年以來,印度洋蔥、西紅柿等常見蔬菜價格瘋漲,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價格。印度政府稱該政策將持續到今年年底,時間不短,可見洋蔥價格過高已成為十分棘手的問題。


【資料圖】

今年以來,印度洋蔥價格一路上漲,居高不下,多地農民叫苦不迭,直接原因就是厄爾尼諾現象所導致的惡劣天氣。今年,印度國內多個洋蔥產地降雨不均,干旱之地降雨奇少,農作物缺少灌溉,難以正常生長,雨水較多的地方則出現暴雨和洪澇,大量農田受到嚴重沖擊,作物收成十分糟糕。此外,今年夏季的高溫天氣也使不少劣質洋蔥腐爛現象嚴重。這些災害使洋蔥供應出現嚴重問題,價格因此飆升。根據印度消費者事務部發布的數據,8月19日全印度洋蔥的平均零售價為每公斤30.72盧比(約合人民幣2.7元),最高價格達每公斤63盧比(約合人民幣5.56元)。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洋蔥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漲。

洋蔥是印度人生活離不開的食品,不論是富豪還是普通人,吃飯必有洋蔥,在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印度洋蔥背后不僅牽涉所有百姓的餐桌,還關系億萬農民的飯碗和選票。這就決定了這一蔬菜具有政治敏感性,洋蔥在印度素有“政治蔬菜”的別號。在某些特定時期,洋蔥等關鍵蔬菜的價格變動會引發政局動蕩,尤其是對于執政當局的批判,歷史上就曾有印度總理因洋蔥被趕下臺的先例。

對于現在執政的莫迪政府而言,選舉局勢所面臨的挑戰不少,此時如果政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價格,很容易在競選中被反對黨當作軟肋攻擊,這就是為什么政府寧可讓高達40%的出口稅持續到年底,也要堅決遏制價格的原因,這個選擇多少算是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

縱觀這些年,這種限制出口以控制價格的無奈之舉,已成為印度政府一種令人習以為常的舉措。印度國內常常可見以下循環:洋蔥價格由于氣候影響出現大幅上漲,政府實施出口限制,直至新一輪洋蔥收成使得供應企穩,價格也因此回落至正常水平。之后,供過于求又會造成價格跌至異常區間,作為洋蔥生產者的農民向政府抗議,政府放松出口禁令,價格隨后無法得到控制,遇到異常天氣便會上漲,由此周而復始。

近些年,洋蔥價格上漲或暴跌引發的政治危機不在少數。1998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印度也曾爆發“洋蔥危機”。單看2000年之后發生的洋蔥危機,每隔幾年就有一次,值得印度全社會警惕。

印度最近遭遇的洋蔥危機,固然是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結果,但歸根結底,依舊是印度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鏈條中缺乏抗災害能力。印度水利和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當地農業靠“天”吃飯。這就導致洋蔥、西紅柿、大米等主要作物在夏季的高溫、干旱、暴雨、洪澇等災害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只能聽天由命。

印度經濟專家認為,面對洋蔥等蔬菜價格暴漲的歷史常態,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靠針對出口發布政策無濟于事,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印度業界希望政府能協助農民提升現代化種植、加工能力,例如研究普及脫水洋蔥等增值產品,協助在洋蔥種植地區設立加工廠,以及加大對灌溉等設施的投入,讓農民在極端天氣中仍可保證相當程度的作物收成。

上述舉措在農業現代化程度尚顯薄弱的印度,既費時又費力,當前印度政府對農業的投入以及對農民的保障,仍是以金錢補助為主,輸血大于造血。與其期待出口限令和用下輪收成來緩解當下的困境,印度政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通過務實的改革來解決根本問題。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