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喜馬拉雅的好消息不斷。先后宣布與全球數字出版商Pottermore Publishing和國際領先出版集團企鵝蘭登北亞達成合作,頗費心思打造的全球首部《哈利·波特》中文有聲書又在上線十天內播放量突破1000萬。

而另一邊,又有不少自媒體表示其”上市暫停”,甚至傳出其“上市失敗”的消息。盡管已經有人出來辟謠表示其上市流程仍在穩步推進中,港交所網站也顯示其上市申請在“處理中”,但還是覺得喜馬拉雅挺無辜。還好從期喜馬拉雅業務上所取得的這些成績看來,在被一些自媒體歪曲報道、惡意攻擊的環境中,喜馬拉雅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仍然在潛心修煉自己的內功。畢竟無論外部輿論環境如何,聰明的投資者最終看重的還是業務。而喜馬拉雅在過去十年的時間里積累起來的業務優勢,給了喜馬拉雅坦然面對風風雨雨的底氣。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來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喜馬拉雅為什么有底氣,以及為什么它在我眼中是一家難得的穩扎穩打持續提升自身價值且未來可期的內容臺。

內容護城河進一步穩固

從喜馬拉雅最的動作可以看出,內容仍然是喜馬拉雅的重中之重。喜馬拉雅已經通過其首創的 “PGC+UGC+PUGC”模式已經建立了一個健康、均衡、有活力的內容生態體系,實現了音頻內容從頭部PGC到長尾UGC的全面覆蓋,打造了堅固的內容護城河。截至2021年底,臺上共擁有3.4億條音頻,涵蓋100多種類型的廣泛音頻內容,包括歷史人文、親子關系、商業及娛樂等。

從上游來看,這樣豐富多元的內容,既得益于臺上活躍的內容創作者,也與喜馬拉雅廣泛地拓寬與版權方合作密不可分。2021年,喜馬拉雅的內容創作者數量已超1351萬。公司與中信出版社、磨鐵圖書、果麥文化、譯林出版社、青島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等約160家頭部出版社,以及中國領先網絡文學臺閱文集團等中國140多家頭部網絡文學臺都已達成合作。與此同時,還與德云社等知名機構以及吳曉波、余秋雨等知名專業人士和作家進行合作。

音頻內容臺與上游出版機構關系的重要毋庸置疑。喜馬拉雅利用自己在用戶體量、內容制作、全場景優勢、豐富內容業態等多方面的優勢,已經通過版權內容合作、反向出版、IP共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圖書銷售、智能硬件賦能、官方賬號入駐及運營支持等方式,與國內出版機構和IP版權方建立了廣泛的緊密合作關系,如今又在進一步拓展受國內聽眾喜愛的海外IP。

除了期與Pottermore Publishing 合作上線的《哈利·波特》中文有聲書以及即將與企鵝蘭登合作上線的《神奇樹屋》,喜馬拉雅在過去幾年里,已經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國家地理、TED、BBC、暴雪娛樂等合作,上線了《牛津樹入門至高階》《小探險家雙語百科》《TED英文演講》《BBC隨身英語》《魔獸世界》中文有聲劇等內容。

與此同時,今年喜馬拉雅還開始在創新內容方面持續發力。除了引入《哈利·波特》這樣的爆款IP,也在音頻綜藝、微短劇、喜劇內容等方面年輕用戶喜歡的內容方面持續推出新品。今年推出的音頻綜藝《早安,打工人》、短劇《傳聞中的陸神醫》以及“愛逗喜劇”廠牌等都代表了喜馬拉雅在內容方面所作出的新嘗試。

隨著臺的內容矩陣不斷壯大和豐富,內容形式的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公司的內容護城河也進一步穩固。

用戶價值持續提升

對于臺來講,抓住好的內容就抓住了用戶。從《哈利·波特》不到十天播放量破千萬的數據上就可以看出,好的內容對于臺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于臺的忠實老用戶,這些優質新內容提升了他們對臺的體驗,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粘;而對于新用戶,很多是為了這張專輯買了臺的會員,但當他們開始慣聽的形式,慢慢發現臺上更多的內容,他們又會成為臺忠實的老用戶。

除了通過上游夯實內容護城河,喜馬拉雅也在下游通過布局智能家居、智能音箱和車聯網,在多場景滲透用戶生活。數據顯示,喜馬拉雅與阿里、小米、百度、騰訊、華為、美的等頭部企業達成合作,93%以上的智能音箱都接入了喜馬拉雅的內容。喜馬拉雅的智能設備已覆蓋家電、手機、教育等多個行業、10余個消費品類,合作品牌50家,持續探索著音頻的更多滲透場景。

內容矩陣的完善和收聽場景的豐富直接帶來的就是臺用戶價值的提升,當臺能夠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流量的到來便是水到渠成。

喜馬拉雅招股書顯示,2021年,喜馬拉雅全端均月活躍用戶為2.68億,同比增長24.4%,其中,喜馬拉雅物聯網及其他開放臺月活用戶已達1.52億,同比增長35%。而移動端均月活躍用戶達1.2億,日均收聽時長超140分鐘,總收聽內容時長達17441億分鐘,在全行業中收聽時長占比達68%。

在收聽數據上的優勢也體現在了用戶的付費率上。據招股書披露,喜馬拉雅的付費用戶及付費率均逐年遞增。 2021年,喜馬拉雅月活躍付費會員數量1440萬,同比增長52%。均月活躍移動端用戶付費率提高至12.9%,活躍付費會員留存率高達70.6%。這些積極的數據都充分體現著喜馬拉雅的用戶們對臺價值的認可。

毛利率穩步增長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做的都是流量的生意,如何獲取流量,內容臺就是靠好的內容和好的渠道,這兩方面喜馬拉雅都做得不錯,下一步則是如何將流量進行變現。

2019年-2021年,喜馬拉雅經調整年內虧損分別為7.49億元、5.39億元和7.59億元。雖然還未盈利,但在互聯網企業紛紛在前期通過大量投入來占領用戶心智、贏得用戶的當下,這樣的虧損并不算大,重要的還要看長期發展。

2021年,喜馬拉雅總營收同為58.6億元,其變現渠道主要包括訂閱(51.1%)、廣告(25.4%)、直播(17.1%)和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6.4%)。其中,占大頭的訂閱和廣告分別同比增長49%,和39%,直播作為這幾年的新收入渠道同比增長率也高達40%。

在更重要的毛利方面,喜馬拉雅年來更是保持了強勁增長。2021年,喜馬拉雅毛利達31.63億元,同比增長57.9%;毛利率由2019年的44.5%顯著提升至54.0%,在內容臺里屬于領先水,且呈穩步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經調整凈利潤率則由2019年的-27.8%增加至2020年的-13.2%,并進一步增加至2021年的-13.0%,凈虧損率大幅收窄。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臺企業大多仍未能實現盈利,于是虧損率收窄便成為判斷優秀企業的重要標準。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企業開始信奉長期主義,因為只有如此才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密碼。

在公司發展前期,喜馬拉雅作為內容臺勢必需要投入較多人力、財力來擴大用戶人群、提升用戶認知。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喜馬拉雅內容護城河的進一步穩固和5G、IoT等技術的加持,以及喜馬拉雅全場景生態的逐漸完善,未來喜馬拉雅“耳朵經濟”的規模效應有望進一步凸顯,實現盈利也將只是遲早的事情。

目前整個市場都處于低迷時期,喜馬拉雅選擇等待更好的時機上市也是明智之舉。隨著疫情的緩和以及市場的回暖,相信喜馬拉雅作為“耳朵經濟第一股”很快將會沖破迷霧,迎來更合適的上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