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21日,《“數智·創新·先鋒” 2022數智化轉型峰會》線上峰會如期舉行,超過100萬人次的企業管理者、商學院學者、智庫專家、協會專家等各界人士,一同在線參與了此次峰會。

1月21日上午,《數智躍遷: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分論壇如期舉辦,各位與會嘉賓就“消費互聯網如何與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話題,共建真知灼見。

年來,各行各業品牌商積極擁抱電子商務和新零售,已然走在數字化發展前列。產業互聯網探索也在龍頭企業、產業集群、互聯網臺上逐步推進,在雙輪驅動新增長的大勢下,如何貫通產銷兩端,推進產業互聯網建設,進而獲取新發展紅利,成為各界關心的核心議題。

在此次“數智躍遷: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論壇上,盛景嘉成基金合伙人、山丘聯康創始人兼董事長顏艷春通過“新技術如何引爆四場革命和四大紅利”、“新零售2.0:從經營貨到經營人”、“產業互聯網時代持續增長的新邏輯”三部分內容,分享了他對于產業互聯網時代結構紅利的理解。

顏艷春表示,當下最大的結構紅利,是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鏈接孕育的。在數智化的時代,產業互聯網將不再是一朵浪花,而是一個時代的洪流。在這個體系中,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正在引爆四場革命。新媒體、新服務、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物流...各個行業正在走向融合,不斷加深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鏈接,掀起翻天覆地的改變。過去每個產業的研、產、供、銷,基本上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單打獨斗的單邊市場。而今天,產業路由器的模式,讓我們有可能建立一個由需求驅動的,由被稱之為B2F的交易路由器、履約路由器、流量路由器和金融路由器(叫B2Factory、B2Fufillment、B2Flow、B2Finance)四大基礎設施共建的雙邊市場,甚至多邊市場。

過去二十年全球是一個高速工業化的進程,下一個二十年則是一個數智化的二十年——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并行,從人類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長肖利華則在發言中表示,消費互聯網跟產業互聯網不是割裂的對立關系。消費互聯網跟產業互聯網一定要雙輪驅動,商業企業通過科技實現新增長,科技企業通過商業實現新增長,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肖利華介紹,中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網購用戶超過8億,在消費互聯網當中遙遙領先,應該繼續發展優勢,通過數字方式驅動產業互聯網變革升級,改善有效的供給。現在低水的重復的供給是過剩的,高水的個化的柔的供給是不足的。消費互聯網跟產業互聯網要更高效地雙輪驅動聯動起來,持續把供跟需,買跟賣高效地匹配起來。雙循環對產業互聯網發展是新的機遇。從政治視角看,產業結構的整個大升級要做供給側改革、優化市場要素的市場配置;從經濟視角看,國內外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內需持續刺激起來,也要進一步擴大高質量的開放;從社會視角看,勞動力發展人口老齡化情況比較嚴重,需要機器人的比重會越來越高;從科技視角看,要做底層的創新,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對數字經濟都會有大幅提升的需求。

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可行,肖利華表示,產業互聯網目前有三大主流模式,一個是德國的工業4.0模式,強調的是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做好制造,其次是美國提出的先進制造。中國是多元主體推動的消費互聯網跟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的模式,中國消費互聯網全球遙遙領先,但中小微企業多,行業集中度不高,在這個維度上,龍頭企業可以部分借鑒德國工業4.0或者美國先進制造的模式,但絕大部分的中小微企業怎么辦?這個時候,需要是龍頭企業構建產業互聯網臺,拉動上下游及周邊的企業,或由政府、行業協會主導成立產業互聯網臺,接通中小企業,鏈接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從而幫助中小企業實現雙輪驅動,滿足雙輪驅動的特征,即消費者客戶為中心、全網全渠道全鏈路優化、智能化升級、需求牽引供給。通過消費互聯網帶動整個產業互聯網,供需、產銷高效動態匹配,將掀起產業互聯網4.0的帷幕。

中制智庫理事長新望在主題為“制造業的專精特新的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分享中深入剖析了制造業發展階段與格局,以及專精特發展的必要與方法論。在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大趨勢下,中國制造企業需要占領細分領域、從裝配式制造走向基礎制造、從跟隨發展走向引領發展、從傳統制造走向現代制造,因此,專精特新是必然的道路。他指出,要發展專精特新,在供給側需要做到數字化、智能化,而在需求側需要做到綠色化、服務化。

對于制造行業,阿里云副總裁兼制造行業總經理江志雄認為,工業革命4.0不僅是要兼顧規模,更要解決下游的精細化生產問題。諸如交通、電子、紡織、食品、醫療、草等制造業總體規模龐大,但極為細分,因此,企業需要從規模化的生產,逐步走向精細化的生產。工業4.0時代著重解決三個融合的問題:首先是傳統能源和新型能源并存的問題;第二是規模生產和下游精細生產的融合問題;第三個就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融合問題。

阿里云副總裁兼汽車行業總經理李強以一汽紅旗的實踐案例,介紹了阿里云汽車現在在汽車場景智能制造中的實踐。他介紹,阿里云汽車行業線的使命是成為中國汽車產業數智融合臺首選服務商。具體的策略是一橫和三縱,一橫就是云釘一體,三縱是代表阿里云汽車的三個核心解決方案,即數字工廠、全域營銷,以及包括智能駕駛、合規等方面的創新實驗。數智化要伴隨著整個業務的全生命周期才能看真正應用效果,目前阿里云已在國產化的自主創新、數字化的全面運營、智能化的業務決策、柔化的彈生產等四個方面看到有效的成果。

阿里云數字產業和生態總經理荊慧表示,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大的變化時期,在這樣一個時代,最大的確定就是數字化。荊慧介紹,阿里云基于過去多年的沉淀,已經在全產業鏈路上有著豐富的生態沉淀和布局,阿里云目前服務200個行業,數千家產業類生態伙伴,為各行各業貢獻數千個解決方案,同時云市場上面有超過60000個行業類應用,通過SaaS化方式,更輕量化的,更便捷的,更高效的服務于大量產業市場。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下,阿里云相信今天技術底座的能力和開放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阿里云整個大的戰略是16字方針——“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做好服務”。阿里云希望基于這樣一個“三級火箭”的框架模式,用開放的技術能力、數字化能力,通過持續穩定的合作計劃和產業里的合作伙伴,共同深耕、共同創新,服務于更多的行業內部客戶,共同推動數智化轉型,服務于整個大的產業生態。

商派網絡聯合創始人計三勇向大家分享了一個品牌企業如何在零售數字化過程中的創新和探索,不僅回顧了2021年一些品牌零售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實踐,也展望了2022年乃至未來更多的場景。阿里云以更多的技術能力和輸出,讓服務商依托于阿里的技術能力,更好地服務品牌用戶,也希望這些能力能夠讓更多的品牌企業在數字化進程過程中更加順利。

在隨后關于紡織服裝產業互聯網實踐與探索的圓桌論壇上,主持人阿里云研究院高級專家孟曄,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面料館總經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紹興實驗室執行董事王蘇芳、中恒大耀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建軍、福建一品嘉總經理莊偉雄、梧桐臺創始人兼CEO王棪,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長肖利華博士一同探討了紡織服飾行業如何推進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話題。嘉賓們表示,中國互聯網的總體規模、業務跨度、技術積累,以及商業生態方面均領先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進程加快,正在貫穿所有經濟場域。如果說消費互聯網引發了需求側的大變革,那么在供給側產業互聯網將有可能帶來等量級別的劇變,聯動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形成雙輪驅動的增長新格局,也將構成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新動能開發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