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上半年車企價格戰、補貼退坡影響逐步趨弱,國內新能源汽車車市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企穩。板塊中上游鋰電池及電池材料環節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各環節格局基本形成,龍頭地位持續穩固,中上游環節建議關注4680電池、磷酸錳鐵鋰、復合集流體、鈉電池、一體化壓鑄等降本增效的創新技術。下游環節除新能源汽車應用外,建議關注充電樁、儲能、機器人、熱管理等鋰電池延伸創新應用。當前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地位,具備配置價值,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各環節優質龍頭企業,尤其是特斯拉、寧德時代供應鏈等,建議關注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相關投資機會。

全文如下

新能源汽車丨電動化成長趨勢明確,新應用引領新動能:2023年下半年投資策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新能源汽車上半年車企價格戰、補貼退坡影響逐步趨弱,國內新能源汽車車市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企穩。板塊中上游鋰電池及電池材料環節進入穩定增長階段,各環節格局基本形成,龍頭地位持續穩固,中上游環節建議關注4680電池、磷酸錳鐵鋰、復合集流體、鈉電池、一體化壓鑄等降本增效的創新技術。下游環節除新能源汽車應用外,建議關注充電樁、儲能、機器人、熱管理等鋰電池延伸創新應用。當前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地位,具備配置價值,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各環節優質龍頭企業,尤其是特斯拉、寧德時代供應鏈等,建議關注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相關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成長趨勢明確,產業鏈降本增效。

行業在經歷了政策、補貼驅動階段后,市場驅動、穩定成長趨勢已經明確。Q1補貼如期完全退出,新能源車滲透率平穩回升。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9萬輛,同比增長27%。我們維持預計2023年全年銷量實現900萬輛,同比+30%。隨著原材料價格下跌趨勢企穩,產業鏈降本有望帶動下游電動車成本下降,利好動力電池及整車降本增收。

鋰電材料:產能加速擴張,重點關注新技術、低成本工藝、海外產能釋放。

鋰電上游材料的格局基本形成,龍頭企業地位持續鞏固。行業產能持續擴張,預計2023年H2競爭加劇,產能利用率是關鍵。電池材料海外布局持續進行,2023年下半年海外產能有望加速釋放。新材料、新技術有望促進行業新成長,建議關注4680大圓柱、磷酸錳鐵鋰、復合集流體、鈉電池、一體化壓鑄等新技術進展。

儲能:成本下行,量利同增。

風光產業迅速崛起,儲能成為必然選擇。電化學儲能潛力最大,磷酸鐵鋰短期性價比更佳。預計2022-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年復合增速約57%,增速較快。成本與價格優化帶來的裝機經濟性提升是長期驅動力,若電池成本下降30%,對應系統裝機價格降低12.6%。2023年以來成本下行,儲能有望量利同增。

充電樁:政策與需求共振,全球充電樁迎來加速建設期。

政策端,充電樁納入“新基建”,引導充電樁行業快速發展,2025年長期目標規劃明確。需求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突破,車樁比逐漸下降,歐美充電樁建設缺口較大,未來幾年將迎加速建設期,預計2025年全球充電樁市場空間超千億元。細分領域來看,充電模塊是直流充電設備的“心臟”,起到電能控制和轉換作用,成本占比達50%,受益公共直流樁建設加速,重點關注新技術迭代;充電運營馬太效應顯著,充電樁利用率提升加速盈利拐點到來。

機器人:政策加碼大廠入局產業趨勢明確,產業早期關注“硬件先行”邏輯。

近兩年特斯拉機器人快速迭代彰顯研發實力,引領產業趨勢。國家和各地區密集頒布政策指引下游落地場景,支持中上游重點環節發展與能力提升。目前機器人處于導入期,科技巨頭與家電廠商紛紛入局。多模態大模型快速迭代,利好機器人商業化落地進程。機器人產業早期“硬件先行”,重點關注運動與傳感兩大領域。

熱管理:熱泵滲透率快速提升,電池熱管理成為新增長點。

熱泵空調逐步取代純PTC趨勢明確,熱泵車型年銷售量快速增長,滲透率持續提升。國內龍頭行業發力組件集成,單車價值量提升??斐湫枨笙?,電池發熱量增加,電池熱管理重要性凸顯。

風險因素:

新能源車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格局惡化的風險;逆全球化加劇,海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上游原材料價格反彈使行業盈利能力承壓;新技術客戶驗證與產能投放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行業電氣化、智能化成長趨勢明確,當前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具備配置價值。重點關注具備新技術、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同時建議關注充電樁、儲能、機器人等新應用場景帶來的投資機會。推薦具備行業競爭力的供應鏈優質龍頭企業。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