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以來,公募等機構資金加大對中久期現券的配置力度,買入1~3年期債券日均規模激增59%。


(資料圖片)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增配中久期債券,顯示機構對債市投資趨于積極。在國內經濟弱復蘇背景下,預計今年長端利率將呈現寬幅震蕩走勢,中短久期的債券票息價值都有較高的確定性。

買入規模激增59%

機構加大中久期債券配置力度

根據國金證券研報,3月份以來1~3年期債券日均凈買入規模為108.9億元,較2月份增長59%;3月至今期限為1-3年現券的日均凈買入規模占全部現券的16.2%,較2月份環比增加5.6個百分點。

從結構上看,3月份以來基金對短久期債券的配置力度有小幅增加,主要增持同業存單、短融或超短融;基金明顯增配中久期債券,主要增持政金債和中票。

據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觀察,相比今年前兩月,公募基金3月份以來確實有拉長久期的行為,代表了對債市投資由防御到偏向積極的轉變。

平安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中心投資總監助理高勇標表示,公募基金拉長久期,主要因為3月份以來,資金面與基本面均發生有利變化:在財政投放與大行信貸投放放緩的影響下,資金面較2月份出現明顯寬松;5%的經濟增長目標處于市場預期區間下沿,奠定了經濟溫和復蘇的預期,市場對于政策進一步刺激預期降低。加之3月份海外金融風險暴露,市場風險偏好發生改變,進一步對國內債市樂觀情緒產生推動。

逾四成已回血

中短久期債券持續受青睞

數據顯示,去年11月~12月,債市出現明顯調整,全市場1339只(份額合并計算)中長期純債基金告負,占比高達80.52%。截至3月17日,上述虧損基金已有543只回本,占比40.55%。

截至3月17日,今年以來中債-總財富指數上漲0.48%,幾乎收復去年11月以來失地,超四成中長期純債基金回本。

高勇標表示,如果未來債市不發生大幅調整,加之新發理財產品多以封閉類、混合或攤余估值為主,承受波動能力有所提升,贖回再度帶來踩踏的可能性較低,純債類基金未來大概率會持續回血。

東方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副總經理車日楠表示,市場逐漸恢復,資本利得為基金貢獻了正向收益。隨著時間的拉長,中長期純債凈值回到回撤之前的水平概率會越來越大。

另外,近日硅谷銀行破產、美元加息節奏預期放緩,疊加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國內經濟弱復蘇,維持相對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短端債券票息價值或在全年都有較好吸引力,而長端利率將呈現寬幅震蕩的走勢。

車日楠表示,今年經濟復蘇的趨勢對債券市場是較為不利的。當前債市收益率經過2022年底的調整或已具備一定性價比,中短端債券票息價值顯現,預計市場的配置力量可能會更加青睞此類資產;長端利率方面,復蘇的方向或將制約其下行的幅度,市場將寬幅震蕩。

車日楠認為,各品種的投資價值,中短久期的信用更為確定。一方面是收益率水平上已經具有很好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具有較好的防御屬性。

鵬揚基金現金策略總監、鵬揚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基金經理王瑩瑩表示,從利率曲線長端看目前缺乏明顯方向:美聯儲有提前寬松的跡象,國內經濟僅是弱復蘇;國內政策預期一直在,今年經濟增長在5%上方也有彈性空間。

在看好的資產上,王瑩瑩表示,短端資產,尤其是高等級同業存單機會更明確一些。同業存單投資與交易對資金面十分敏感。在近期市場關注經濟復蘇和貨幣政策取向之際,央行超額續作MLF,給市場吃了定心丸。

高勇標認為,今年債市可能以區間震蕩為主,利率整體上行空間有限,應適當增配票息資產,同時保持組合相對流動性。在久期和杠桿策略方面,可以在中性久期附近,根據經濟數據與政策預期適當調整。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