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年輕人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對韓國人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永遠不要出生。退而求其次,是盡早離開。”

不少韓國人認為,一個教科書式的韓國年輕人命運是這樣的:


【資料圖】

從出生開始面臨教育內卷,18歲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卻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就業環境中敗下陣來,不得不找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糊口,對著高昂的房價“望洋興嘆”。到了40-50歲,仍混跡在底層的“打工人”被迫提前退休,開始在首爾的公園里流浪,偶爾能領到慈善組織發放的免費午餐,最后只能在公園里一個人孤獨地老去。

這當然是一種極端的想象,但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噓。思考完這些,韓國年輕人選擇了逃避,而拒絕買房、拒絕結婚生子成了他們的選擇。

平均住宅價格達家庭收入的8.9倍

韓國樓市泡沫恐失控

據日經中文網,韓國的房價在過去5年里平均上漲了8成。韓國國民銀行(KB)的數據顯示,首爾的平均住宅價格為12億4千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57.2萬元)。韓國國土交通部的數據顯示,韓國平均住宅價格是家庭收入的8.9倍,高于日本(6.8倍)和歐美國家(美國5.07倍,英國5.16倍,法國6.14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12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在經歷大流行熱潮后,亞洲房價正在“趨于平緩”。

IMF表示,該報告旨在分析“自新冠疫情以來,亞洲房地產市場因價格快速上漲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并且還廣泛涉及許多新興經濟體(地產)在疫情之前的狀況。”

報告寫道,由于亞洲房價在疫情期間出現飆升,導致當地居民對購房能力感到擔憂。2021年經通脹調整后的房價漲幅分別為韓國(20%)、日本(10%)、新加坡(10%)和泰國(5%)

有媒體分析稱,如今隨著各國央行悉數上調利率水平,“許多市場出現重大調整”的風險很大,可能會造成“部分經濟體房價下跌5%-20%”。

2月21日,韓國央行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韓國家庭信貸總額環比下降0.2% ,至1867.0萬億韓元(約1.44萬億美元)為近十年來首次環比下滑,同比增長 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速。

韓媒稱,在世界3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韓國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仍位居第一,而過去一年韓國央行連續第7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3.5%。

在日益高企的借貸利率面前,韓國人逐步打消了借貸的念頭,使得2022年韓國樓市出現萎縮跡象。2022年上半年韓國公寓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0.6%。究其原因,在韓國央行的加息下,出口低迷、大城市人口“逆流”和高通脹下購買力的下滑共同作用導致需求銳減。

對此野村證券此前曾悲觀預測,韓國全國房價將從峰值到谷底驟降約10%,衡量整體住房市場狀況的價格基準——首爾公寓價格將暴跌18%。

除了韓國,日本家庭房價收入比(顯示住宅購買價格達到家庭年收入多少倍)也受到關注。據悉,日本截至2021年達到6.83倍,在發達國家之中顯得偏高。雖然調查的年份不同,但美國為5.07倍,英國為5.16倍,法國為6.14倍。日本在每套房子的使用面積上也處于最低水平。

韓國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不生娃

由于昂貴的房價和激烈的教育競爭,年輕人對結婚猶豫不決的風潮不斷擴大。

據新華社,韓國統計廳去年12月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單人家庭共有716萬戶,占家庭總數的33.4%,占比再創新高。韓聯社分析,單人戶數量攀升原因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推遲結婚。

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單人家庭占家庭總數比例首次突破三成,達到30.2%。近年來,這一數據持續上升。韓國統計局預測,2050年韓國單人戶比例將達到39.6%。

今年2月22日,韓國統計廳公布的數據顯示,結婚人數在疫情的2020和2021年兩年同比減少近10%。2022年的韓國結婚人數為19萬1千對,同比減少0.4%

韓國統計廳的另一項調查顯示,沒有配偶的30多歲人群的占比達到42.5%,比10年前上升了13.3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與鼓勵生育的政策相反,為了尊重員工的多樣性生活方式,部分大企業還引入了“不婚津貼”

但即便如此,韓國單人家庭去年家庭平均年收入為2691萬韓元(約合14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7%,還是遠低于6411萬韓元(約合34萬元人民幣)的韓國所有家庭年收入平均水平。

結婚人數減少對韓國本就不高的生育率造成了重創。

韓國統計廳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總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僅為0.78。相較于2021年的0.81進一步下降,遠遠低于日本(2020年為1.33)及歐美發達國家(美國1.64,英國1.56,法國1.83)。

自2015年以來,韓國生育率持續下跌。2018年開始,韓國的生育率更是連續5年低于1。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生育率跌至0.84,為全球最低——當年的全球平均生育率為2.3.2021年,這一數據持續下跌至0.81.如今,韓國生育率再創新低。專家稱,這凸顯了韓國進一步加劇的人口危機。

買不起房就買包!韓國人均奢侈品消費全球最高

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韓國年輕人選擇把收入花在能令自己開心的地方。

據國際金融報,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媒CNBC援引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報道稱,韓國人奢侈品總支出在2022年同比增長約24%,達到168億美元,人均325美元,遠超中國(55美元)、美國(280美元)的人均消費水平。

無論是意大利小牛皮Prada包、英國經典Burberry格子風衣,還是法國沙龍香水,都是韓國人日常追求的主流,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目前,韓國已經是全球人均奢侈品消費能力最強的國家。

其中,年輕人占大頭,正成為消費主力軍。韓國樂天百貨商店數據顯示,二三十歲群體在百貨商店奢侈品銷售額中所占比例從2018年的38.2%上升至2019年的41.4%,并于2020年上升至44.9%。現代百貨商店數據顯示,20多歲群體奢侈品銷售額的增幅從2018年的27.5%上升至2021年的37.7%,30多歲群體的奢侈品銷售額增幅也從16.3%增加到28.1%。

有分析認為,房價上漲帶來的“相對被剝奪感”促使人們將目光轉移到奢侈品上那些通過買房、賣房獲利的相對大齡者是奢侈品市場的中堅力量,但放棄買房、只花不存的年輕人也“不甘示弱”。生活在首爾市中心江南的李先生(34歲)就放棄了買房,他表示,2017年結婚時相信政府會穩定房價的承諾沒有買房,三年后房價已經漲到令人難以承受的地步。“我們產生了嚴重的被剝奪感,現在只想盡情品嘗美食、享受生活”。

換言之,韓國年輕人消費奢侈品不是為了永久持有,而是為了短暫享受,相對股票、不動產等各類投資,奢侈品對他們反而是一種“高性價比”的選擇。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