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hatGPT火爆“出圈”,讓產品用戶和二級市場都為之“驚喜”。ChatGPT能否帶來現象級機會?哪些領域將率先應用,發展空間有多大?哪些板塊蘊含投資機遇?
2月9日晚,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兼國際業務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做客“上證零距離”直播間,與投資者在線分享了當前最“in”的ChatGPT的前世今生以及AI行業的投資方向。“目前的AI應用建立在大量的算力基礎上,未來隨著需求和問答場景的增加,也會對算力提出全新的挑戰。”
(資料圖片)
ChatGPT
為何產生現象級行情?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推出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ChatGPT,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2023年1月底,ChatGPT的月活用戶已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那么,這一輪的技術有何不同?武超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釋:第一,這一輪AI的發展開始從決策式走向生成式;
第二,底層算法有創新。2017年Transformer模型的誕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后續的GPT-1、GPT-2、GPT-3參數從億級到千億級,參數量顯著提升,智能水平不斷提升;
第三,訓練機制有創新。在Transformer大模型基礎上,引入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獎勵模型),對話才更貼近人類的思維;
第四,出現了現象級應用。同時,經過兩個月的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到了如此熱度,ChatGPT 用兩個月突破1億月活,是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APP。
對于ChatGPT的高度智能化,很多投資者不免開始擔憂:未來AI是否會代替人類的工作?就分析師行業來看,武超則認為,“分析師的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輸出信息,第二階段是輸出經驗,第三階段是輸出邏輯。AI目前只能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但在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上還有待加強。”
AI行業今年在A股
仍處于主題投資
在武超則看來,生成式AI行業中有四類角色:一是提供底層基礎算力的云基礎設施公司,以電子類公司為主;二是提供大模型或算法的公司,如OpenAI、谷歌、百度、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三是偏專業的小模型公司,如醫療行業、汽車行業等;四是應用層的公司。
生成式AI何時進入成熟期?武超則介紹,“OpenAI公司預計今年可能會發布ChatGPT的升級版本GPT-4,會更加接近圖靈測試的奇點(即對話達到人類難以分辨的水平)。作為生成式AI里最成熟的領域,預計1至2年之內AI文本處理就會高于人類平均水平。”
那么,OpenAI能否成長為下一個特斯拉級別的公司?武超則認為,OpenAI公司成立之初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重點還是在創新方向上做探索。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AI行業和新能源的成熟度完全不同,類似于五年至十年前的新能源行業。不論是特斯拉還是新能源行業,都已經走到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而AI行業還處在一個成長期。
映射到投資方向,武超則直言,“目前在A股的投資還是聚焦在主題投資為主。在科技行業,很多新技術的初期也都是主題投資的階段,因為其還處在對未來有很大想象空間和想象力,同時行業的競爭格局還沒有固化,可選的標的也都還有想象力。”
“AI的投資機會屬于‘倒金字塔’結構,在應用層面應該是百花齊放的,越到應用層面越具包容性,集中度不會太高。”武超則說。
在主題階段,該關注什么指標?武超則表示,當前海內外巨頭動作不斷,微軟將ChatGPT整合到Bing和Office全家桶,谷歌將推出“bard”聊天機器人,百度“文心一言”即將完成內測,這些都將對行情有持續催化。
武超則預計,OpenAI未來會有兩種收費模式,對中小企業來說,用云端來調用接口;對大型企業而言,將會本地化部署。整體來看,將呈現從爆款的應用到用戶的暴增再到收入的階段。
科技股今年將有持續行情
近期,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將數字經濟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硬件設備、軟件開發、應用場景等細分領域都蘊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
在AI發達的時代,科技股是否能有持續的行情?武超則認為有三點因素支撐今年科技股行情。一是技術變遷。當前處于新周期的開始,有上億用戶的現象級應用出現;二是流動性,美聯儲加息趨勢逆轉的預期增強;三是估值仍有空間。總體來看,科技股的估值整體相對較高,背后體現的是高成長、互聯網行業的特點,但和2013年、2014年最高時期相比,還處于中位數。
“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再三年,科技股的行情是存在周期性的。”武超則說道。
就未來五至十年的投資方向,武超則最看好數字經濟方向,“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新基建確定性較高,與云設施相關的標的;另一方面是大安全的主線,目前在科技自主可控,以及信創和網絡安全,應用從to c走到to b的背景下,對安全的要求自然變得更高,信創板塊還將有確定的機會。整體來看,to b的機會更大,會容納一些專精特新和小而美的公司。”
對于5G建設,武超則的總結是“從新基建走向新應用,從終端走向云端”。她認為,目前基建的投資已告一段落,2022年是5G投資近三年的峰值,中國目前有150萬基站,占全球數量的60%。今年來看,5G的應用相對重要,如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VR/AR等都是5G較大的潛在場景。
“過去產業鏈的價值是承載在終端上,而現在算力和產業鏈的價值是在云端。在TMT四個行業中,偏應用創新和軟件的公司今年會有較大的機會。”武超則說。
“短期不要追”!基金經理“冷眼”
看“熱門概念”,原因是……
最近掀起一股ChatGPT熱,用戶增速一路“狂飆”,不少基金經理也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與其有趣的問答。
中泰資管基金經理田瑀提問:“誰是中國最帥的基金經理?”看到ChatGPT的回答,田瑀感慨道,還是自己格局小了。
相比于社交平臺端的熱議,短期投資端上的冷意則十分明顯。
從最新配置情況來看,公募對ChatGPT概念股的配置并不高。有基金經理坦言“一種未曾預期的突然性”,也有基金經理直白了當提示風險“短期不要追了”。
但是從更長的維度來看,基金經理們已做好充足的研究準備。在他們看來,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將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ChatGPT的熱
寫詩、寫小說、寫研報、寫理財指南……最近ChatGPT都被問得系統崩潰了。
“ChatGPT是OpenAI發布的最新大語言模型,其設計更加注重交互,所以一時間引發了大家的使用熱潮,但這其實并不是ChatGPT的第一代產品。”田瑀解釋道。“ChatGPT可以實現一些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本質上還是基于已有的語言庫去模仿人類的選擇。客服工作、上市公司的報告、都可以基于過往的研究和回答組織出符合人類語言特征的字符集合體。”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時間“誰的工作將被取代”也成為熱議話題。從采訪結果來看,基金經理們較為自信,沒有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會被取代,最重要的是,未來或催生新一輪經濟的繁榮。
“雖然這一代ChatGPT的進步很大,但還是只能處理一些較為基礎的工作,就像搜索引擎一樣,會成為我們非常好的日常工具。它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幫助有想法有創意的人,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更多價值。”德邦基金認為,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對于低效的生產力會有替代作用,但更多是一種輔助關系。
博道基金史偉同樣看得很開。在他看來,AI也許對部分領域和工作產生了替代效應,人們不免驚呼,但是就像汽車誕生,代替了馬車也使得車夫這個職業消失,與之對應汽車也創造了許多新的職業,比如產線工人、司機、交通相關人員等等。AI預計也將產生某些重要變化,甚至顛覆一些人類未有的認知,比如谷歌的zero就顛覆了人類對圍棋的認知,走出許多精妙且棋譜未曾展示的方法。
“AI將在不少領域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勞動力的提升將促進經濟出現進步,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地看待這些變化,我認為甚至可能催生新一輪經濟的繁榮。”史偉說。
基金經理的冷
近期ChatGPT充斥著社交平臺,但是似乎還沒有大范圍走進公募基金經理的持倉,換句話說,這輪ChatGPT概念股的狂飆打得很多基金經理措手不及。
2月1日,Choice公布了ChatGPT概念指數,包括32家上市公司。從基金布局情況來看,截至去年年底,其中大概18家上市公司出現公募基金的身影。其中,科大訊飛、神州數碼等6家上市公司公募基金重倉持股數量超過1000萬股。
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些股價飆漲的上市公司,公募基金幾乎未曾關注。例如,截至2月9日,今年以來海天瑞聲股價漲幅超過200%。但是截至去年年底,只有3只基金產品重倉持有海天瑞聲,持股數量均不足2萬股。
今年股價翻倍的漢王科技、云從科技等ChatGPT核心概念股,均沒有基金提前持有。
博道基金張迎軍坦言,ChatGPT強大功能以及可能的應用場景,在2023年春節期間才真正進入自己的視野。“相信A股市場的絕大多數投資都與我一樣,近期才開始真正關注ChatGPT.從市場交易的籌碼分布與擁擠度角度講,未曾預期的突然性,讓所有投資者面對新生事物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短期公募基金似乎也不會出手。
上投摩根基金認為,ChatGPT是去年12月份剛出的全新技術熱點,微軟、Buzzfeed等科技巨頭紛紛跟進應用,預期未來短期內會有持續熱度催化出現,下游產業有可能孕育出豐富生態。但目前階段,ChatGPT仍處在產業發展初期,股票表現仍以事件驅動為主,同時受到宏觀市場環境等影響,波動較大。
“從估值維度上來看,當前ChatGPT相關核心標的估值較高,市場將遠期的宏大美好愿景投射到當期,帶來了這一波AI上漲。”上投摩根基金說。
申萬菱信基金基金經理梁國柱認為,就目前的技術階段來說,ChatGPT雖然優于傳統機器人,而且背后有微軟加持,但相比較Google等搜索引擎在內的產業巨頭來說,并未形成實質性的顛覆。雖然各大機構都表示ChatGPT未來的商業化場景非常廣泛,但具體盈利模式仍有待觀察。而在這期間,是否有更優的算法出現,或是相關監管政策跟上之后行業是否重新洗牌,都是未知數。從這一角度上看,近期活躍的ChatGPT概念更多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分支,其產品的迭代和商業生態的建立尚需時間來積累。
“沒有配置。”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坦誠告訴記者,踏空了,但是并不難過,“當前有些炒作成分在里面,一些公司的業績很難兌現。只有基本面明朗了,我們才會進行系統性投資。”
長期投資機會或正在醞釀
ChatGPT概念行情短期是否還能延續仍存疑,但是,基金經理們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度顯著升溫,一些長期投資機會或正在醞釀。
國泰金牛創新成長基金經理孫家旭表示,AI技術未來的落地場景,短期不算明晰,需要以5-10年的維度上去看。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技術突破,也和信息化水平強掛鉤,目前還是以概念為主,也要再研究B端的落地應用,比如對于以ChatGPT類似模型為生產工具的AIGC公司生產效率可能會有邊際變化。另外,海外可以重點關注微軟的落地效果,國內可以重點關注算法模型的企業怎么去追趕發展,AIGC的公司如何去更好的使用。
東方基金研究部認為,算力成為了保障人工智能賽道長期發展的基礎條件,因此通過這次ChatGPT算力不夠,暴露了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同樣也給相關賽道帶來了戰略性的發展機遇。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員聶啟文認為,回顧人工智能發展歷程,兩點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算法的創新,二是硬件的提升。每一輪人工智能浪潮都是從算法創新開始,然后在經歷高速發展后遭遇瓶頸,而這個瓶頸往往就是計算機的硬件運算能力。“但近年來,計算機的硬件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比如ChatGPT涉及15億個參數,這個運算量之大可想而知,這就是我們看到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可能會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新的產業投資機會。”
ChatGPT走紅出圈!
金融機構火速體驗!記者和它聊了聊
聊天機器人ChatGPT突然走紅,不僅能寫代碼,寫詩,金融機構也火速體驗了一把。
招商銀行就首次嘗試用ChatGPT寫宣傳文。該行近日在微信發布了一篇名為《親情信用卡溫暖上市,ChatGPT首次詮釋“人生逆旅,親情無價”》的文章,引發業內熱議。
作為人工智能的一次新發展,ChatGPT技術將為金融業提供哪些新機遇?2月10日,多位金融業信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記者稱,接下來會將ChatGPT新技術進一步融入到日常辦公、風險評估、客戶服務、輔助營銷等領域,滿足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金融需求。
銀行布局ChatGPT
“如果說基因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基礎,那親情便是對生命的深刻賦予。它不由基因驅使,而是一種慷慨的選擇。”這兩句浪漫的宣傳語,來自于招行最近發布宣傳軟文。
其特殊之處在于,這篇軟文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所寫。
除了好玩兒的內容創作之外,ChatGPT在金融界的應用,或許更多體現在業務提效上。
2月10日,記者從江蘇銀行了解到,該行已嘗試運用ChatGPT技術提升軟件開發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科技運營效能。
江蘇銀行信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ChatGPT是一種具有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大量數據,了解用戶感受,以便為客戶創造更好的對話體驗。
據了解,該行科技人員通過人機交互,詢問ChatGPT對軟件的了解與對接情況,ChatGPT給出回應與簡單演示模型,以此確定代碼的基本編寫方案。
科技人員還可通過ChatGPT編寫代碼的基本框架,將編寫方案和基本框架輸入Codex,得到代碼。為確保質量,負責使用模型生成代碼的科技人員會進行最后潤色與審查,最終完成整體代碼編寫。
“從測試結果看,代碼在生產環境運行,完美完成全部需求僅耗費不到1小時,不僅編寫功能的時間大大縮短,而且原先需要與廠商對接溝通耗費的時間也由數天縮短至數小時。”該負責人表示。
險企未來
將嘗試ChatGPT賦能保險
ChatGPT本質是一款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是具有前瞻性的聊天機器人,主要是因具有強大的智能對話、信息搜索和文本生成功能而“走紅”。
用于改進自然語言處理(NLP)的ChatGPT,將算法、算力和數據結合產生的強大AI引擎,其強大的功能在職場圈掀起了一陣“焦慮潮”,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討論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替代。
記者也體驗了一把ChatGPT,向它提問:“哪些保險業務和工作會被CahtGPT替代?”
CahtGPT回復:“自己不會替代任何保險業務或工作,但是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提供更準確且更快速的客戶服務,以及根據客戶輸入的條件來評估風險和生成具體報價。”
雖然CahtGPT的回答很謙虛,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強大的信息處理、編程等能力可以幫助公司和個人減輕低效、重復的繁瑣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大。
正是這些特質引起了機構關注。一家中外合資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認為,隨著CahtGPT的深入應用,其知識儲備、經驗儲備會遠遠超過單一核保人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在輔助核保人做專業判斷的時候能提供非常大幫助。
多家險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保險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作,ChatGPT的出現為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工具,未來在控制好風險的情況下將嘗試利用ChatGPT賦能保險業務和工作。
前提是做好風險管控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利用ChatGPT強大功能的過程中,其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也要引起各方注意。
針對記者提出的“保險機構使用ChatGPT需要注意哪些風險”問題,CahtGPT回答道,使用ChatGPT的保險機構應當注意準確性的風險,即ChatGPT所提供的服務結果是否準確。此外,還應特別注意保密性和安全性風險,以確保客戶數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最后,還應注意隱私風險,確保在使用ChatGPT時不會侵犯客戶的隱私。
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認為,ChatGPT可以在風險評估、定價、核保決策、風險控制、理賠支持、再保險戰略等保險業務全流程為保險機構賦能。
“ChatGPT雖然可以提高保險業務與工作的效率,為業務決策提供輔助支持,但需要注意其針對人工問題的回復受制于問題本身的準確性與前提條件限制,在不同的社會與法律環境中其推薦的答案不一定準確,不能完全被信賴。另外,ChatGPT還涉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需要結合具體的使用場景做好風險管理。”王民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