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多達幾千人,“勤奮”這個最簡單的標準,在優秀的基金經理與一般的基金經理之間劃出了一條分界線。
從券商研究員到公募基金研究總監,再到私募基金總經理,易同投資的張科兵一路保持勤奮,始終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業內對張科兵的評價是:擅長大勢研判,也擅長挖掘黑馬股。
【資料圖】
展望2023年,張科兵相信各行各業都會有所恢復,看好與內需相關的消費行業,以及與進口替代和出口升級相關的長周期景氣行業。
全面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步入2023年,隨著防疫措施的不斷優化以及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加碼,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復蘇前景充滿期待。
在張科兵看來,全面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將成為推動2023年經濟復蘇的重要抓手。
民營經濟有“五六七八九”的說法: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人數,擁有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民營企業的活力被全面激發后,中國經濟就會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睆埧票袛?。
張科兵認為,房地產業是推動2023年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抓手。
在張科兵看來,房地產一直是內需的總龍頭,也是信用創造的核心環節,是形成居民財富效應和消費意愿的關鍵所在。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與房地產行業的復蘇情況密切相關。
此外,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但張科兵認為,消費是未來收入預期的函數,增加消費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升居民未來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期待后續各地“按圖索驥”,通過出臺消費券等措施,直接有效提升居民邊際消費傾向。
制造業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其驅動力也在發生轉變。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那些產業鏈上的重點領域和瓶頸行業,將是未來產業實現突破的重要著力點。
“我們一直認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發展空間巨大,主要方向包括進口替代和出口升級。”張科兵認為。在半導體國產化領域, 張科兵堅定看好材料、設備以及整個產業鏈的方向。出口升級,同樣是其特別看好的細分方向。
對比全球500強中美企業的分布,張科兵觀察到,中國制造業企業大多是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行業,主要分布在產業鏈中上游,總體利潤率較低。而美國的制造業企業以品牌消費品、醫藥、航空航天、汽車、國防軍工等為主,大多是終端消費品,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品牌優勢,享受較高的利潤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在通信設備、家電、工程機械、電動汽車和運動服飾等方面快速追趕。張科兵認為,會有更多消費品品牌走向國際化。
“這部分企業競爭力能力強,現金流好,估值也合理?!睆埧票袛啵放浦圃鞎蔀橹袊圃鞓I的一大發展方向。
資本市場需要新陳代謝
步入2023年,張科兵判斷:“今年大概率是陽光普照的一年,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會有所恢復?!?/p>
“一方面,企業成長好,其上市所在地的資本市場就市值大、估值高、流動性好,就能很好地提振資本市場信心,讓流通股東分享到企業成長紅利。另一方面,健康的資本市場在向優秀上市公司輸血的同時, 也要求上市公司能持續回報股東?!?/p>
2022年,美聯儲加息了400個基點,但美股指數的整體估值仍高于全球大部分的低利率資本市場。在張科兵看來,這是因為大量上市公司持續不斷地通過回購來支撐市值,回饋股東。在他看來,資本市場只有不斷優勝劣汰,實現新陳代謝,才能和實體經濟相輔相成,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對于后市的機會,張科兵看好前面提及的與內需相關的消費型行業,以及與進口替代和出口升級相關的長周期景氣行業。
但對于部分出口型行業,尤其是終端消費品以海外市場為主的消費電子等領域,張科兵則較為謹慎。“考慮到美國經濟下行剛剛開始,且存有外溢風險,未來與出口相關的尤其是可選消費品行業容易受到庫存反復調整的沖擊,要做好應對嚴峻挑戰的準備?!?/p>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