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浦東發布近日消息,日前,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到上海金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指導新冠醫療救治工作時,表示有不少無癥狀感染者可以查抗體發現。在談及無癥狀感染者問題時,張文宏稱,“很多人以為沒有無癥狀感染者,那是在瞎說。”
張文宏指導醫生合理用藥時,表示“我們現在醫藥不缺,我們不要像寶貝一樣藏起來,藥用起來才會有效”。
圖片來源:浦東發布
(資料圖片)
據上觀新聞8日報道,我國新冠疫情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怎樣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昨天舉行的第二屆光華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作了主題演講。在他看來,中國進入大規模流行第一波后,將逐漸進入地方性流行階段,與世界“同步”。
在從大規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轉化期,他呼吁盡快根據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數,完成藥物儲備。“如果能對100%高危因素患者覆蓋抗病毒藥物,將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癥率。”他還呼吁:盡快將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種率提升至90%。
在應對疫情第一波沖擊的優化防控應對方案中,做好藥物儲備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抗新冠病毒藥物已進入多管線競爭局面,paxlovid(奈瑪特韋/利托那韋)、阿茲夫定、莫諾拉韋、單克隆抗體、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給脆弱人群的臨床救治帶來了多種選擇。此外,托珠單抗、巴瑞替尼等抗炎癥藥物也已到位。
當前,相關部門應根據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數,盡快完成藥物儲備。“基層要有藥可用,這樣才能防止二級、三級醫療資源擠兌。”張文宏說。
各地還要加強三級分級診療體系,包括:社區街道行政體系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為無癥狀和輕癥患者做好居家康復診療管理;發熱門診篩查出需要到定點醫院的高危人群,及時救治轉診;引入信息化與遠程醫療系統。
張文宏表示,在感染者起病后的“黃金72小時”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充分用好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同時可采用氧療、中藥和低劑量的激素治療。“中藥會給中國人帶來額外的輔助療效。”
中國內地如今已進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隨著醫療資源的逐步到位,我們將過渡到地方性流行階段。“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全球趨同,就像流感一樣,成為季節性流行病。”張文宏說,“當然,新冠病毒今后是否會出現大的變異,使人群缺乏預存免疫,還需要科學家未來進行嚴密監測。”
“我相信,中國具備把新冠疫情變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張文宏說。論壇主持人、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表示:“張主任的演講堅定了大家的抗疫信心。”
曾光:XBB.1.5不會造成類似第一波的重癥高峰
“我估計變異株在中國不會掀起大浪,至少最近不會。”曾光認為,我國正在集中出現感染高峰,疫苗免疫、自然感染兩種狀態相加,會在一段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群體免疫效果,對國外的變異株不會過分敏感。因此,曾光推測:“XBB.1.5在中國可能會造成一部分傳播,但傳播速度不會太快,絕不會像第一波時迅速出現感染高峰,也不會出現類似的重癥高峰。”
多地發布最新研判,已度過第一波感染高峰,發熱門診就診量持續下降。與此同時,XBB.1.5新毒株躍入了人們的視野,這是美國上升勢頭最快的毒株,已引發美國內超40%的感染病例。
很多人剛從“正陽”“陽康”中緩過勁兒,面對新毒株,不免有些擔憂。XBB.1.5毒株危險程度如何?是否會引發我國“第二波感染高峰”?感染新毒株后重癥比例如何?面對廣大網友的擔憂,央廣網專訪了知名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
變異株近期不會在中國掀起大浪也不會引發重癥高峰
曾光介紹,從全國來看,感染高峰、重癥高峰呈現出此起彼伏、逐漸從漲潮到落潮的過程。“這一波疫情的高峰像暴風驟雨一樣到來,我也沒有想到它來得這么快、這么兇、這么猛。”因此,人們自然會對“第二波”感到緊張和焦慮。
對于XBB.1.5毒株的擔憂,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對病毒的不了解。曾光介紹,XBB.1.5變異株在美國的占比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但根據研究,感染該毒株后,死亡率并沒有隨之大幅上升。隨著XBB.1.5逐步在美國占據“優勢地位”,新冠病毒感染的發病率在增加,但增高幅度不大。曾光說:“這一情況可以給我國認識XBB.1.5提供一個參考。”
“我估計變異株在中國不會掀起大浪,至少最近不會。”曾光認為,XBB.1.5能在美國大范圍流行,也有美國人群產生的自然免疫正在消退的影響。但目前,我國正在集中出現感染高峰,疫苗免疫、自然感染兩種狀態相加,會在一段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群體免疫效果,對國外的變異株不會過分敏感。因此,曾光推測:“XBB.1.5在中國可能會造成一部分傳播,但傳播速度不會太快,絕不會像第一波時迅速出現感染高峰,也不會出現類似的重癥高峰。”
即使有了這種謹慎樂觀的判斷,曾光仍強調,我們還是要重視實際監測結果,根據結果及時調整防控策略。
流感盛行警惕流感等流行病與新冠疊加
現在出行方便了,但我們不能放松大意,仍需做好個人防護。曾光提醒,除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還要避免感染流感等流行病,警惕病情疊加增加重癥風險。
曾光介紹,2022年冬季,世界各國都出現了流感的流行高峰。根據我國最近的流感監測結果,2022年的流感患病率比上年同期上升了一倍。
流感病毒感染與新冠病毒感染非常相似:通常起病急,一般會發燒3~5天,常達38.5℃以上,并伴有寒戰、肌肉酸痛、頭痛、咽痛、全身乏力。大多數流感患者能夠在1~2周內自行恢復。有些可能會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肌炎、心力衰竭、腦炎等并發癥。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因流感出現重癥的風險較高,是住院治療的主要人群。
曾光介紹,現有研究顯示,流感感染后會打開呼吸道門戶,增加其它病原體感染幾率。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如此。若兩者疊加感染,極易增加重癥幾率。他舉例說,有些人感染過了5天或7天后,突然又開始體溫增高,又開始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黃痰、綠痰。這種情況可能是多重感染導致的,與“陽康”咳嗽不一樣,往往提示有細菌性繼發感染,須及時就醫,必要時增加抗生素治療。
最后,曾光強調,現在大家外出旅行、到人流聚集處時,仍需戴好口罩,做好個人清潔與防護,減少傳染病發病風險。
消毒用品能帶上高鐵和飛機嗎?解答來了
收藏!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期食養建議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