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月6日,由華夏時報社主辦的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在京召開,同時揭曉第十六屆金蟬獎。本次年會主題為“新變革新趨勢新未來”,來自監管、學界、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等領域的重磅嘉賓,齊聚一堂,為全球及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2022年A股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兩次跌破3000點。近期隨著防控政策優化、政府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2023年伊始,上證指數又重新站穩3100點。在圓桌論壇“3000點附近的財富機會”中,基金經理共同探討今年市場如何演繹,哪些投資板塊值得挖掘。
2023年以來,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A股消費板塊表現活躍,“消費”是出現在各大機構年度預測中的高頻詞。泰達宏利消費服務混合基金經理周少博指出,2023年隨著防控政策的調整,春運會帶來跨省的人口流動,消費服務、汽車產業、旅游出行、醫療服務等相關行業的流動性都會增加,2023年的基本面一定比2022年好得多。同時,觀察國際上其他國家疫情防控政策轉向以后消費行業基本面的情況,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以及和我國相鄰的日本韓國等,還有我國的香港地區,防控政策轉向以后一般都會經歷2至3個月的沖擊期,度過以后,消費整體復蘇是比較確定的,很多細分行業的規模也超過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可能成為重要的超額收益領域。
具體到消費行業,他表示,供給端政策的放開是確定的,也會帶來經銷商信心的恢復。這非常重要,很多消費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對接的是經銷商,信心的恢復也將增強一些上市公司業績的確定性。同時經歷了三年疫情,很多細分行業的品牌端集中度提升趨勢明顯,渠道端也開始整合,這也將給明年的復蘇帶來變化。
至于需求端,周少博指出,很多人擔心疫情之后大家沒有錢消費,但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居民存款儲蓄率攀升至12.3%,為2008年以來的新高;2022年1月至11月,居民存款余額增加了14.95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或許是因為消費場景變少,特別是對消費大頭地產的需求減少。“居民端的錢袋子比較多,如果2023年有政策上的刺激,不管是地產端或車端消費券的發放,今年的需求端應該比去年要好。”
回到股票上,他認為,對比歷史估值水平,以申萬消費指數為例,當前的PE-TTM估值分位水平為過去3年以來的低點,中期來看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絕對估值水平來看,當前很多消費品公司的2023年預期PE已經相對較低,當前時間點中期維度布局具有較好的性價比。“在具體標的上,2023年不只消費,整個市場都是如此,大家對于行業預期的扭轉非常快,股價的波動也非常大。2023年不管是投資消費行業、新能源行業,還是要在更看好的背景下把錢交給更專業的投資者,會有更好的投資體驗。”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