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長三角基礎設施REITs產業聯盟系列活動——清潔能源圓桌論壇”成功舉辦,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航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航基金、華夏基金、仲量聯行、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等市場機構共同就清潔能源基礎設施REITs進行了探討。


(相關資料圖)

在大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伴隨國內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步入“深水區”,在“雙碳”背景下,聚焦我國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大有可為。盡管包括國補占比高、回收期長導致現金流存在不穩定性等問題仍待解決,但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快,積累了大量優質資產,存量規模巨大也是不爭的事實。眼下,于光伏和風電等領域發展基礎設施REITs具有廣闊的前景。

清潔能源REITs大有可為

“雙碳目標承諾的提出,意味著清潔能源將成為一個確定性強、長期的、廣泛的產業機遇,并呈現出多樣化的產業發展機會,清潔能源REITs基金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并不出人意料。”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無疑,作為穩投資、補短板的金融工具,能源領域基礎設施REITs不僅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促進良性投融資循環,更對支持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全國首單清潔能源領域基礎設施REITs——“鵬華深圳能源REIT”斬獲業界高度關注。據悉,“鵬華深圳能源REIT”基金份額為6億份,募集規模為35.376億元。詢價階段,全部配售對象擬認購數量總和為137.528億份,為初始網下發售份額數量的109倍。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球減排以及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清潔能源的投資力度,彼時該領域的基礎設施REITs發展空間不言而喻。

公開數據顯示,2000至2021年間,我國GDP總量增長超過10.4倍至114.4萬億元,全社會用電需求增加5.1倍至8.3萬億度電,電力裝機規模增長約6.5倍至2021年的2377吉瓦。2021年,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2.73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33%。

再就裝機角度分析,火電的占比已從2006年接近90%大幅下降至2021年的29%,而水電、核電整體保持穩定的新增裝機規模,風電和光伏新增裝機在2010年后迎來高速發展,清潔能源裝機總量達10.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45%。

政策支持“保駕護航”

實際上,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層面均關注到了清潔能源領域REITs的發展潛力,并出臺了相應政策,旨在支持和推動清潔能源REITs試點工作。

例如,2021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對REITs試點范圍進行了擴容,明確提出對“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園區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開展試點,并將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納入公募基礎設施REITs的試點范圍。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又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清潔低碳能源相關基礎設施項目開展市場化投融資,研究將清潔低碳能源項目納入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范圍”。

此外,今年7月上海印發的《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也明確,“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依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集聚優勢,加快建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深入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

那么,展望后續,清潔能源領域內的哪些項目與REITs產品的匹配度更高?

“我們看好海上風力發電行業。”中信建投證券結構化融資部執行總經理、REITs業務部負責人余彥平告訴記者,“海上風電具有風力資源豐富、靠近負荷中心消納能力強、土地問題少、噪音污染小,適合大規模建設等特點。2016至2021年全球及國內海上風電裝機量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1%與75%,遠超陸上風電裝機量增速。我們認為,在雙碳目標和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隨著海上風電產業鏈成本的持續下降、風機大型化、深遠海化等,結合各沿海省份的重點規劃,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延續較快增長節奏,而這也為REITs試點的開展構建了良好的基礎。”

華夏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裁李曾則更看好光伏發電領域。

“至2021年末,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30656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連續7年穩居全球第一;年發電量3270億千瓦時,在總發電量中占比3.9%。”李曾表示,“隨著技術進步,目前光伏風力已進入平價時代,擺脫補貼依賴,開展基礎設施REITs試點已具備條件。”

諸多難點亟待攻克

當然,在清潔能源領域推出REITs試點不可能“一片坦途”。

中航證券資管發展部部門負責人彭雷旸表示,作為新納入試點范圍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類型,清潔能源發電行業和其他行業相比具有較為突出的幾大問題。

首先,目前符合指引要求運營時間滿三年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及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大部分都還在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會對發電企業的保障性收購電量和交易電量比例進行動態調整。

其次,是現金流直接來自于電網企業,可其中國家補貼占比較高,回款周期較長、回款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可能造成現金流分派波動的風險。

再者,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多涉及土地出讓、劃撥、租賃等情況,同時也可能涉及建設用地、未利用地、草地、林地等多種性質的國有或集體土地。

“用地是新能源項目中最復雜的問題。”天達共和律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需要重點關注的‘雷區’包括但不限于項目用地是否占用了基本農田、林地和草地、軍事禁區、自然保護區及水源保護區、行洪區、生態紅線等特殊的土地情況。同時,由于項目各功能區(如升壓站、光伏列陣區域、風機點位、道路、塔基等)對土地的利用狀態存在永久用地和租用用地的差異,故需按照不同的流程來辦理用地手續并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或租賃協議。”

其四,是行業技術進步較快,利潤水平和現金流受政策影響較大。

“市場的關切,對基金管理人及企業做好基金和項目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航基金不動產投資部副總經理張為坦言,“作為承擔主動管理職責的基金管理人,我們需要遵循全面性、審慎性、準確性原則,在對基礎設施項目的真實性、安全性、穩定性進行充分調查評估的前提下,盡量為投資者規避風險,盡職履責。”

而面對挑戰,張為表示,未來還將從三個方面著手把好“安全關”。

一是加強運營管理機構管理,壓實運營管理機構的主體責任,不斷督促、提醒,提升安全意識,在基金管理人日常的現場工作中,將安全生產作為重點的檢查、溝通內容,并在簽訂的運營服務協議中明確運營管理機構的權利義務,從法律層面界定職責邊界。

二是聘任專業化人才,有傾向性地選擇行業背景高度契合的專業人士來擔任基金經理,比如優先考慮基金經理候選人是否有大型電力企業從業經驗,是否有生產技術崗位經歷等,這有助于基金管理人主動把握項目的生產安全情況。

三是主動增強救濟措施,基金管理人應為項目購買足夠的保險,除覆蓋廠房設備、經營利潤外,也應通過為相關人員、尤其是現場運營人員購買相應保險的方式加強運營人員的人身風險保障。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