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字化變革、“數字中國”和“數字經濟”快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越來越多傳統商業企業正在主動系統性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零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出現放緩,如何降本增效成為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實際上,零售業或許是對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態度最積極的行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數字技術驅動以及大環境影響,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傳統零售行業開始邁進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智慧零售時代。
有研究認為,2022年將成為零售行業數字化業務發展的重要分水嶺,零售數字化正由以渠道構建和業務數字化為主的1.0時代,向聚焦數字化業務運營、全面提效的2.0時代升級。其中,“數字基建、總部角色、導購角色、關鍵運營指標”四大維度成為零售數字化2.0階段的核心內涵和升級方向,企業和品牌方需要更加關注私域用戶的差異化觸達和精細化運營,以挖掘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
較為明顯的是,不少企業自上而下推動的數字化轉型已初見成效,如永輝超市不僅自研YHDOS系統,還研發了數字化用工、智能訂貨、庫存精細化管理等功能,使其數字化標桿店福州奧體店、泰禾店的用工效率提升超20%;成都青龍廣場店的人效提升比例已達近50%,將門店員工的總日均工時降低了10小時。物美集團與多點DMALL合作,上線基于AI銷量預測的自動補貨系統,打造“智能預測—智能補貨—訂單可視—零供協同”的完整解決方案,徹底顛覆物美傳統手工補貨方式,大幅提升了補貨效率與質量,在降低缺貨率、減少高庫存的同時實現了庫存的快速周轉。試點門店缺貨率由最高時的7%降至2%以內、庫存周轉天數由最高時的35天降低到普遍21天以內,并且通過將補貨工作自動化,補貨人效大幅提升,30人覆蓋管理近千家門店,節約門店人力成本約5000萬元/年。
除了零售企業持續數字化轉型外,品牌商也在利用數字化尋找新的發展機遇,5G、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等新技術讓傳統制造業煥發新機,如海爾、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打造的海爾5G+MEC智慧全連接工廠項目,以5G移動算網為基礎,不斷推動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關鍵技術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深度融合,在探索中定義未來智能制造,打造全球領先的5G+工業互聯網。方太的智能廚具未來工廠,通過應用“5G+工業互聯網”技術,與浙江移動聯合打造視覺檢測、AGV(移動機器人)、數據采集三大場景,能實時采集、分析生產數據,提升生產安全管控水平。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超過6000家,服務范圍覆蓋90%以上制造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進程進一步提速。
伴隨著數字化和新技術的發展,無論是零售業還是制造業,如何讓商業更智能,更能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已成為眾多商業企業的必修課。特別是《“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發布,更是給商業企業大力發展數字化、應用新技術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廣大商業企業積極發展并應用新技術,推動多種產業、業態與互聯網相結合,在過去一年中做出了不少成績。當然,也有一些創新并不能盡如人意。但數字化轉型并不總是顛覆性的,只要腳踏實地、更有效地利用技術,就一定能給企業帶來全新的變化。可以看到的是,如今商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仍在持續進行,數字化已成為降本增效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