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酷暑季節,家電維修迎來旺季,不少消費者遭遇“山寨維修”,不僅家電沒修好,還蒙受經濟損失。專家表示,隨著家電產品質量提升,正規家電售后的維修業務減少,家電維修“正規軍”萎縮,導致大量市場被“山寨維修”攫取。(7月21日新華網)
消費者苦“山寨維修”久矣!小病大修、小件大換,上門費、開機費、檢測費等層層收費屢見不鮮,家電售后維修各種“花式套路”讓消費者很“受傷”。盡管消費者投訴多多,從“3·15晚會”到消協組織等,已多次曝光家電維修亂象,但是亂象仍屢禁不止,積重難返。更有甚者,據媒體報道,有的正規品牌也搞“山寨維修”,家電品牌代理商在賣給消費者產品時,會附上官方維修號碼。但家電真出了問題,上門的卻是“山寨維修”。家電維修有如此多的坑,也難怪有的消費者更喜歡“以換代修”。這可不一定真的是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那些習慣“以換代修”的消費者,其中又有多少是因為維修不便,才不得不被迫選擇換新呢?
為什么家電行業會如此“重售出,輕售后”?論及原因,專家所說的家電產品質量提升、正規家電售后業務減少,這些固然都是正規品牌廠家維修市場萎縮的客觀原因,但并非家電生產企業將維修業務拱手讓于“山寨維修”的充足理由。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貫穿于生產、銷售和售后的全鏈條,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對品牌的美譽度構成傷害。“山寨維修”看似與廠家無關,但究其根源,正是因為正規維修忽視了消費者這方面的需求,對消費者的維修痛點視而不見造成的。在“山寨維修”猖獗的當下,誰能主動改變“重售出、輕售后”的現狀,為消費者提供包括維修在內的優質售后服務,一定會成為品牌形象的加分項,為企業帶來正向收益。而那些收縮售后維修,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置若罔聞的商家,長此以往,勢必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