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2.0
為了扶持家電市場,使其繼續發揮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作用,自2019年起,針對家電消費的政策刺激層出不窮,尤其在進入2022年后,國家連續出臺了多項刺激政策,全國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推動家電消費增長。盡管作用顯著,但今年上半年,家電市場規模仍處于下滑區間。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實現零售額3389億元,同比下滑9.3個百分點,盡管有全國消費券的加成但在上半年最火熱的線上大促618上,也表現不佳。而在3月到4月間,疫情導致的消費、物流受阻,也對上半年零售規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不過是從國民經濟角度出發,還是從家電行業的角度出發,對家電消費的刺激,還需繼續加大。
為此,7月份,家電消費的刺激力度再次加強。近日展開的國常會要求,多措并舉擴消費,確定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措施。會議指出,擴消費既有利于提升群眾生活水平,又能帶動就業、投資和產業升級。要注重用市場化、可持續辦法擴大消費。要加快釋放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潛力。在全國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鼓勵有條件地方予以資金和政策支持。實施中要維護全國統一開放大市場,保障公平競爭。支持發展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提升信息網絡、電力等基礎設施對家電消費的支撐能力。
從口吻來看,今年開啟的家電下鄉政策與2009年開啟的有顯著的不同,2009年的家電下鄉主要由中央財政補貼企業,企業再讓利用戶,形成一條面向市場和用戶的財政補貼刺激鏈條。在財政補貼的背景下,企業快速將家電產品滲透到鄉鎮地區。這今年的家電下鄉,則是通過鼓勵地方支持、企業促銷讓利為主體搞活市場,同時重點通過一些地方財政專利資金,打造家電銷售、配送、服務和維修、回收網點等體系建設,完整產業鏈條。這意味著,在這一輪家電下鄉政策中,企業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新浪潮中尋找機遇。
方向在哪里?
企業如何發揮作用?在家電下鄉以及雙碳目標的雙重背景下,國常會特別提出,要加快釋放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潛力,支持發展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提升信息網絡、電力等基礎設施對家電消費的支撐能力。要求多措并舉擴消費,確定支持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措施。
這意味著,家電參與其中的主要方式在于,建立綠色產業鏈,從家電回收,到生產銷售綠色智能家電,形成閉環。事實上,在近兩年,有關部門不斷釋放綠色、智能的信號下,各大家電廠商也紛紛有所行動,提前布局并做大產業鏈,以搶占這一輪“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市場新機遇。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通過樹立一批示范標桿企業,進一步暢通家電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利用。2022年,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等6家企業共申報規范回收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大數達到1700萬臺,約占我國全年報廢拆解量的1/5。
以長虹為例,長虹已逐步建立包括研發設計、采購、制造、銷售、回收的全綠色產業鏈,形成了包括上游核心部件供應、終端產品生產制造、終末廢舊家電回收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布局綠色產業鏈除了基于政策變化之外,一大主要因素在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剛剛結束不久的“618”,家電板塊看起來在“推高賣新”主題下,完成了一場堅定發展信心的攻堅戰:在蘇寧,“場景套系”“綠色智能”“升級趨新”等成為消費熱詞,爆款套購銷售同比增長257%。
“618”期間透露的消費偏好就是很好的證明,“場景”“套系”“智能”“健康”展現了需求的動態性和多樣化,消費者在尋找的,并不單純是在新近時間生產和銷售的產品,而是帶有新的價值屬性的產品。